驻马店旅行随笔:上蔡李斯墓
经过上蔡县,特意去城南拜祭李斯墓。
夕阳西下,暮色黄昏中,坐在冢前的台阶上,看《史记》中的李斯传。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遂辞去公务员,到齐国去,向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后入秦,临行前辞于荀卿曰: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李斯辅佐秦王嬴政扫灭六国,以十年时间统一天下,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秦始皇任用李斯为丞相,力排众议,施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钱币,建立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制度。
除此之外,他文采斐然,他的《谏逐客书》、《行督责书》、《狱中上书》等被司马迁在《史记》中全文照录,鲁迅评价“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他还是天才书法家,如《琅琊刻石》、《秦山刻石》、《峄山石刻》,皆出自李斯之手。唐人张怀瓘在书法专著《书断》中评价其“小篆入神,大篆入妙,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李斯从一个平凡的百姓一步步走到了秦朝丞相的位置,大秦帝国是他半生心血所成就的最伟大作品。秦始皇对其也极为看重,《史记》载: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位极人臣的李斯,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刻,面对未来命运的变幻莫测,感受到了一丝隐忧。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大秦帝国的天空风雨苍黄,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的李斯,被迫卷入这场斗争,当时的李斯已经不想再争,他得到的足够多,天下也没有什么好争的了,但他贪恋太多,赵高抓准他的心理,知道他太害怕失去这一切。最终,李斯被赵高拉拢,与其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史称“沙丘之谋”。
李斯是大秦帝国的重要缔造者,也是帝国灭亡的掘墓人之一,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殉葬品。
胡亥登基之后,赵高弄权,将李斯处以五种酷刑后,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灭三族,还派人到上蔡李斯故居挖地三尺,最深处达丈余,如今这里成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坑塘,当地人称此处为“李斯坑”。
李斯死后一年左右,秦国灭亡。
西汉时期,李斯的学生吴公任河南太守,为全师生之谊,将其尸首迁葬回故土。据说吴公为李斯铸造了金头,但驿使贪财,一站一换,金头换成银头,银头换成铜头,铜头换成铁头,传到上蔡驿站时,已成了木头。当地的风俗,清明时节,坟上要放土块,唯独李斯楼村,坟墓上一律不放,表示族人对李斯含冤而死的纪念,其俗流传至今两千余年。
《史记》记载临刑前,李斯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七月的咸阳,浑身伤痕的李斯容色枯槁,身心俱疲,又快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故乡的东门外,树林茂密,荒草丛生,正是狡兔正肥的时候,他想起那些快乐而又简单的日子,但是已经太迟,再也回不去了。
看完传记,天色已晚,雾气逐渐笼罩起旷野,几只飞鸟在暮色中寻觅着归巢。
司马迁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李斯的欣赏和惋惜。李斯的情商、智商,皆是顶级,但最终下场为何如此悲戚?
或许其根源,就在于最初的发心。李斯耗尽半生心血,成为了他羡慕的“仓中硕鼠”,最后因为“庑下积粟”而死,不亦宜乎?
唐朝诗人胡曾写过一首诗: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