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大麦市街觅食记——冬游札记(2)


小时在老家乡村居住,家里生火煮饭,烧炕取暖,一年下来会生出不少尘土。所以每近春节,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要来一次大的扫除。自小我就帮着父母打理这项春节前的例行工作,乐此不疲,疲劳中带着家的温馨。
这次来到西安,也是想在春节前清理一下久未入住的房子。由于门窗安好,宅内并不太脏,主要是洗涤了一番10年未曾洗过的窗帘,有两位师傅帮忙干活,我与小女文姝轻松了许多。
到1月13日中午,我们已经把家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了。由于来西安后一直在家中做饭吃,便有了换个地方吃饭的想法,于是便开车直奔大麦市街,去品尝那里的回民小吃。

大麦市街位于老城西大街西段路北,在北桥梓口北面营里寺门口。这条街与附近的回民街(回坊)不同,回民街小吃的受众主要是外地游客,而大麦市街一带的食客主要是老城的居民,后者似乎比前者实惠。
这条300多米的短街何以称为“大麦市街”,坊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清朝时期省内最大的公粮仓“永丰仓”就在附近的庙后街内,大麦市街成为运粮必经之路,街道两旁粮铺林立,遂成大麦市街。
另一种是说,清朝时期大麦市街东侧有一处营里寺,是为军营里的回民设立的寺庙,因寺门十分气派而被称为“大门寺”。人们把“门”读成了“麦”,便把“大门寺”演化成了“大麦市”。

大麦市街的美食出名,据说与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女人慈禧太后有关,“八国之乱”时她西逃西安,曾在大麦市街的“天锡楼”吃过羊肉泡馍,吃后赞不绝口。落荒西逃逢泡馍,饥肠辘辘乎?味道鲜美乎?无从考证。
我倒相信,大麦市街是先起于粮食,而后归于美食。在它那满街的市井烟火气里,藏着年代久远的印记和味道。

我们一踏入大麦市街,便有各色各样、香气扑鼻的美食小吃映入眼中。水盆羊肉、羊肉泡馍、腊牛羊肉、灌汤蒸饺、柿饼油茶、特色炒货、裤带面、胡辣汤、肉夹馍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只想大快朵颐一番。

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居然享用了桂花糕、胖子甑糕、酸汤饺子、现编大肉串、新疆烤馕、玉米锅巴等六七种小吃。这真是:
民以食为天,
求个肚儿圆。
吃饱无愁事,
上床鼾震天。

曹舍年,又名曹克勤,已唱完人生四本戏,分别名曰:“吃苦后生,马屁文人,空头小官,擦边球商人”。今年68岁,刚刚起头另一本重头戏:全身心投入养老事业,争取做出一些成绩。做个真正的“养老达人”!

责任编辑:诗奴L、一抹幽蓝
作者更多作品
公众微信号 :bofengyasong
QQ群号 :363152183
投稿邮箱:2979212865@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博风雅颂

一群文学执着追寻者的原创基地,汇集了零五年起博客时代优秀圈主及写手,清新的散文诗歌,犀利的评论杂谈,雅美的音乐书画,趣味入胜小小说,于碎片时间里,煲淋鸡汤,抚慰疲惫。博风雅颂,文学互联网+,期待邂逅睿智、寻找、阅读、纹字、分享的你。

博风雅颂文学平台
编辑团队
○
CEO、社长:博爱忠平
执行社长:晚风
散文社长:疏勒河的红柳
诗词社长:西湖之鱼
音画社长:蓝色天空
小说社长:芦苇
诗歌社长:甘子
评论社长:诗奴
校稿编辑:梨花
社长助理:koan
散文主编:云上星辰
诗词主编:梦吟
音画主编:蓝洁
小说主编:张春明
诗歌主编:黄华
评论主编:一抹幽蓝
排版编辑:无欲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