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暑假带娃出游,这些常用药+推拿法,一定要备好、学会,能解燃眉之急!

admin2024年02月09日 06:04:15国内旅游目的推荐116

暑假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相信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外出旅行或者回老家。快乐出游前大包小包准备行李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带上一些常用药,以便随时应对旅途中孩子突然出现的健康问题。

今天给大家列一张“带娃出游备药清单”以及一些出游很实用的推拿手法”,虽然希望大家不要用到,但是有备无患。

带娃出游,常备药清单

应对孩子旅途中常见的晕车、发烧、感冒、积食、拉肚子等问题,可用的药物不止一种,全部都带上不现实。下面给大家推荐几个最实用的药物,最好每次出行都备上。

泰诺林或美林

这是给孩子退烧最常用的药物。可以说,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只要达到了需要用退烧药的标准,就可以用。

用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并且通常不建议二者交替使用,所以外出带其中一种就可以了。3~6个月宝宝首选泰诺林,6个月以上宝宝可以根据以往用药经验来选择。

如果家长能够判断出孩子发烧的原因,那么也可以对证使用中成药。只要把发烧的病因解决了,那么即使不用退烧药,体温也会降下来的。

保济口服液

外出旅行最实用的药物之一,必备。

我们看看保济口服液的说明书,在【功能主治】一栏写着:解表,祛湿,和中。用于腹痛吐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由此可见,不管是晕车晕船、感冒发烧,还是积食、消化不良、腹痛吐泻,保济口服液都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孩子旅行中最高发的问题。

藿香正气口服液(非乙醇制剂)

炎夏外出容易中暑,一定要备藿香正气口服液。但是和很多人认为的解暑不同,藿香正气口服液解的是“阴暑”,而并非“暑热”。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是因为大太阳底下暴晒因热而中暑的,那么不适合用藿香正气口服液。

中阴暑,多是由错误的解暑方式所致。比如,大热天在户外大汗淋漓,直接进入空调房,或者猛喝冰冷的饮品降温等。孩子表现为怕冷、没精神、头昏、胸闷、腹胀、恶心、渴不欲饮等,这时候,就可以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来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口服补液盐

假期里,由于饮食不规律,胃肠功能受到扰乱,加上在外就餐风险多,或者水土不服等原因,腹泻也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情况。

腹泻一般不需要吃抗生素,可以给孩子喝1~2天保济口服液,调理中焦脾胃,还可以适当吃一点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环境。若为寒湿泄泻,也可以用藿香正气口服液。

腹泻严重时,由于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要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

除此之外,外伤药也是外出必备的药品,可以带上双氧水、碘伏、医用棉签、纱布、胶带、创可贴等。现在有一种碘伏棉签,携带方便卫生,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最好准备一些。

带娃出游,必会推拿手法清单

除了用药之外,还有一些非常实用的儿推手法,大家带娃出游前也要学会。

晕车/船:内关、合谷、足三里

✓ 按揉内关穴:位于手臂内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的处。内关可利膈降逆,疏利三焦,以此达调整胃肠之功,是常用的止晕车的方法。

✓ 按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的位置。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能调理肠胃,宽中理气。

✓ 按揉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处。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胃经合穴,善于治疗胃腑疾病,且位于下肢,故善于降上逆之胃气。

按揉内关穴

按揉合谷穴

按揉足三里

太阳穴

风池和风府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为了防止孩子晕车/船,可以在上车/船之前在孩子的肚脐贴上一片生姜片,或者在车上闻闻橘子皮,含食话梅姜、九制陈皮之类的蜜饯,或者用风油精或万金油涂抹在太阳穴、风池和风府等处,也能缓解晕车/船引起的不适。

发烧:清天河水

如果孩子只是低烧,或者虽然体温超过38.5°C,但精神状态可以,还不需要用药物退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来退热。当然,孩子高热,使用药物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合推拿,让体温更快降下来。

清天河水

关于退热的小儿推拿手法,大家一定要学会“清天河水”这个王牌。如果还不会的家长,就仔细看看下面这两篇文章。

帮孩子退烧的正确方式

手法课堂 | 给孩子退烧的王牌手法,你用对了吗?

感冒:外感四大法

应对孩子感冒,特别是感冒初起,刚出现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轻微感冒的症状时,要及时给孩子用外感四大法来疏风解表,可以有效把感冒的苗头给“掐死”。

外感四大法,也称头面四大法,是外感病的基础手法,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适用。具体包括四个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各100~300次。

外感四法-开天门

外感四法-推坎宫

外感四法-太阳穴

外感四法-揉耳后高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关注本号并回复关键词“外感四法”
获取以上手法视频版演示

如果是风寒感冒,可以用葱姜水作为推拿介质;风热感冒可以用清水作介质,加强功效。如果孩子同时有发热的表现,就加上前面讲到的清天河水来退热。

积食:三清二运

相比平日,旅途中更容易出现积食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三餐不规律、食物过杂,或是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等原因;另一方面,孩子白天玩得过于兴奋,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也会导致脾胃消化功能下降,产生积食。

胃口变差、舌苔厚腻、口臭、便秘等都是积食的表现,要赶紧消积导滞,否则很容易生病。这时候可以用“三清二运”的手法,这是消积导滞、健脾助运最基本的手法,建议每个家长都要学会。

 “三清”是指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 “二运”是指运板门、逆运内八卦,5个手法每个操作100-300次。

清脾经

清胃经

清大肠

运板门

逆运内八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便秘:推下七节骨+揉龟尾

外出旅行过程中,孩子突然便秘多是积食引起的,除了用上面的“三清二运”手法来消积导滞之外,可以再加上一些通便的手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推下七节骨和揉龟尾这两个推拿法,各操作100-300次,通便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的。

推下七节骨

揉龟尾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腹泻: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面对孩子腹泻,如果家长不懂得辨证,那么可以在上面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下面这套应对腹泻的推拿基本方,不管什么证型都可以使用。

腹泻通用方:顺逆摩腹各2-3分钟,揉肚脐2分钟,推上七节骨2-3分钟,揉龟尾2-3分钟。

顺逆摩腹

揉肚脐

推上七节骨

揉龟尾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总结的出游备药以及推拿手法的清单,都是一些非常基础但却很实用的药物及手法,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学会。当然,大家还是要在旅途中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情志,尽量避免积食、感冒、腹泻等问题的发生。祝大家旅途和假期愉快!

- 广告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