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篇.北京游记(二百零五)北京城市图书馆中的“高科技”
我在上一篇《第1184篇.北京游记(二百零四)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中简要介绍了现在北京最吸引民众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相关情况。其实,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不仅能在观赏这座新颖宏伟的建筑、畅游浩瀚书海的同时,还可以亲身体验到馆中满满的高科技,让您不觉发出惊叹,原来高科技就在自己身边呀。简单地用“高科技”或“黑科技”来形容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科技水平可能过于简单或让人觉得有点故弄玄虚,更为专业的说法是“北京城市图书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一个超越想象的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这样的解释好像还是有点“高大上”,不那么容易令人理解。那么,北京城市图书馆中到底有哪些“高科技”呢?下面,我就用在馆中拍到的一些照片来具体说明一下。
北京城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首座超高自承重式玻璃幕墙结构建筑,从馆外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组成的具有未来世界概念的魔幻建筑。按照设计者的说法,这是以“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为建筑设计理念,打造的一座城市中的“森林书苑”。
北京城市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为灵感,以银杏树和银杏叶为主要设计元素,144根立柱宛如银杏树干,从里到外都稳稳地撑起整座“森林书苑”。
馆中的咖啡机器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扫描下单的客人提供一杯温度合适、味道可口的咖啡,引得不少读者和游客纷纷下单尝试。
这是馆中的无感书房智慧屏,依靠这个高智能化的无感书房智慧系统,即使到了闭馆时间,读者依旧可以在24小时图书馆区域享受借阅服务,并能以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无感借还。当读者选定心仪的书籍之后,无需任何操作,直接带着图书走出借阅区即可自动完成借书手续。
馆中的智能书库还将推出配套软件系统,支持手机端和触摸屏,待与业务系统打通后,读者从手机设备上即可检索和借阅图书。届时在上百万册图书中借阅,每次仅需10分钟左右。
“小图小图,我想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帮我找一下好吗?”“小图,你能帮我推荐一下现在最热门的书籍吗?”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北门服务台前,几位读者正在与AI数智馆员“图悦阅”聊得火热。
“小图”可不是一般“人”,它是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位接入大模型的AI数智馆员,聪明得很,可更精准地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北京城市图书馆打造的初代元宇宙图书馆,利用了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超越想象的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
馆中的元宇宙空间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很多小孩在这里都被吸引得移不动脚步。
元宇宙的人机交互界面。
这里是不是有科幻大片中的既视感?!
元宇宙(Metaverse)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深奥,其实“元宇宙”本身并不是新技术,而是集成了一大批现有技术,包括5G、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货币、物联网、人机交互等,人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这是专为残疾人,特别是盲人、聋人而设立的康复阅览室,利用这些设备,可以让残疾人像正常人一样地进行阅读。
北京城市图书馆庞大的藏书规模及书库智能化程度引人瞩目。全自动化智慧机械书库有13台醒目的黄色堆垛机,搭配图书自动分拣设备和8台搬运机器人,实现了图书自动出库、自动分拣、自动搬运。书库中还配置了多种智能化设备,包含智能取书柜、智能送书机器人、辅助拣选系统等。这套流通系统集拣选、分拣、存储功能于一体,赋予了智能书库强大的流通能力。
漫步在图书馆内,“山谷门厅”蜿蜒起伏映入眼帘。大厅又被称作“山谷”,数座高耸的“山体”耸立在大厅两侧,木色弧状环带逐级向上,渐次收缩,有如水墨画中的远山。银杏林一般的柱子从“山谷”中拔地而起,巨大的屋顶“树冠”铺满层层叠叠的银杏树叶。“银杏树林”造型好看,建造却不容易。
“银杏树干”的顶部造型是“银杏树叶”。每个叶片由19个单元组成,最大面板规格达到7米×5米,看上去展示出仿生叶片的丝丝脉络。
为建设美丽的“银杏林”,建设者采用了GRG(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新材料。“树干”采用的是GRG包柱系统,“树叶”则是GRG吊顶系统和檐口曲面铝板系统。三大系统既错落分布,又相互关联。
一根根GRC柱的顶部造型,即是一片片由铝板塑造的“银杏叶”,层层堆叠,超大曲面板镶嵌于叶片边部,衬托出“银杏叶”的曲线美。
“银杏树干”内大有玄机,GRC柱的腔体内承载着机电系统、消防水系统、强弱电管线等诸多功能性系统,所有线管随柱身直通地下,少管道的翻弯、碰撞,极大提升了施工质量和整体美观度,确保了外立面的整洁美观。
建筑顶上有570片叶片,年发电量25万度。126个采光顶,让阳光照进图书馆,极大地降低了建筑物日间照明所需用电量。同时,采光顶玻璃还运用了自动调光技术,根据自然光线的明暗,即时增减透光率,保障阅读时的光线需求。
宽敞高大的玻璃幕墙是这座建筑物的亮点之一,世界上首座超高自承重式玻璃幕墙结构建筑,通透开阔的视野,将图书馆内外景观融为一体,读者可低头看书、抬眼观景。
北京属于地震高烈度区,为了抗震,建设单位设置了10道水平屈曲约束支撑来减振消能,充分发挥其“保险丝”的作用,使得144根“银杏树干”能够满足在小震、中震、大震等不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要求。
即使是在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外面,您也能感受到这个图书馆的高科技魅力,您也许会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周边的绿心公园起步区,遇到这样一个缓缓驶来一个小机器人。这是室外文献流通机器人,读者不用进入场馆,在室外就可以通过这个四处行走的小机器人借、还图书。
“共享多彩世界”运营者信息:李毅军,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视觉中国和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教授级高工,注册咨询师,有丰富游历经验的资深自助游驴友,游历了四十多个国家,写作出版有《西域光影》《天路胜景》《旅途撷趣》《仔细打量这多彩的世界》四本行摄图记书籍(在当当网、京东商城上均有发售,进入后搜索书名即可找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上百篇游历方面的散文,数十幅摄影作品被报刊杂志、网站和影展采用,现居北京。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