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公园的门楼原来如此之美。
丛台公园的门楼原来如此之美。


丛台公园得名于园内的武灵丛台,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前325年—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所见的丛台为清朝同治年间重修,后经多次维修。
今天闲来无事,想着寻一处清幽之地走走,我便独自一人,悠悠然走进了丛台公园,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才发觉丛台公园正门如此之美,一眼便能望见丛台公园的标志性匾额,郭沫若题字的“丛台公园”四字,黑底托金字,笔力遒劲,成为公园一道亮眼的人文景致。
门体建筑风格古朴大气,细节处尽显匠心,整体布局规整协调,既保留了古典园林入口的庄重感,又不失灵动生机,仿佛一道门户,将园内的清幽景致与园外的烟火气息自然分隔。
无论是额枋间鲜活传神的苏轼彩绘,还是细节满格的挂落眉子,亦或是造型灵动的雀替、工艺考究的垂花柱,皆用料精良、雕琢细腻,将建筑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十一假期游邯郸,丛台公园必打卡地可千万别错过!
核心亮点
武灵丛台: 高27米,由青砖包砌而成,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南北各开一门,中层有武灵馆、回澜亭等建筑,上层建有据胜亭。
望诸榭: 位于丛台公园中湖湖心岛上,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名将乐毅而建,原名“望诸君祠”,清雍正年间始建,1922年改建为“望诸榭”,1971年重建,为六角攒尖式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结构精巧。
七贤祠: 位于古丛台之北侧,为纪念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七位赵国贤人而建,1980年奠基,1983年竣工,为卷棚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顶复黄色琉璃瓦。
丛台湖: 位于公园正中,面积约40多亩,湖中建成有苑在亭、曲栏桥、西湖亭等,湖边建有长廊、假山、花圃等,湖水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游客可临湖垂钓或泛舟
实用游览指引
停车场信息:
正门西侧约100米处设有地面停车场,可容纳百余辆车辆,节假日高峰期建议提前15-20分钟抵达,避免拥堵;若此处车位紧张,可导航至“丛台公园东门停车场”,步行至正门仅需5分钟。
季节景观特色:
秋日的正门周边景致尤为动人,门前两侧的银杏树叶片金黄,与古朴的门体建筑相映成趣,是拍照打卡的绝佳位置;若冬日前来,雪后的正门银装素裹,黑底金字的匾额在白雪映衬下更显庄重,别有一番古典韵味。
#邯郸文旅 #历史人文景点 #丛台公园 #人文景观游 #古建筑之美风景区
#亭台楼阁古色古香 #古代建筑美
今天闲来无事,想着寻一处清幽之地走走,我便独自一人,悠悠然走进了丛台公园,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才发觉丛台公园正门如此之美,一眼便能望见丛台公园的标志性匾额,郭沫若题字的“丛台公园”四字,黑底托金字,笔力遒劲,成为公园一道亮眼的人文景致。
门体建筑风格古朴大气,细节处尽显匠心,整体布局规整协调,既保留了古典园林入口的庄重感,又不失灵动生机,仿佛一道门户,将园内的清幽景致与园外的烟火气息自然分隔。
无论是额枋间鲜活传神的苏轼彩绘,还是细节满格的挂落眉子,亦或是造型灵动的雀替、工艺考究的垂花柱,皆用料精良、雕琢细腻,将建筑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十一假期游邯郸,丛台公园必打卡地可千万别错过!
核心亮点
武灵丛台: 高27米,由青砖包砌而成,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南北各开一门,中层有武灵馆、回澜亭等建筑,上层建有据胜亭。
望诸榭: 位于丛台公园中湖湖心岛上,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名将乐毅而建,原名“望诸君祠”,清雍正年间始建,1922年改建为“望诸榭”,1971年重建,为六角攒尖式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结构精巧。
七贤祠: 位于古丛台之北侧,为纪念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七位赵国贤人而建,1980年奠基,1983年竣工,为卷棚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顶复黄色琉璃瓦。
丛台湖: 位于公园正中,面积约40多亩,湖中建成有苑在亭、曲栏桥、西湖亭等,湖边建有长廊、假山、花圃等,湖水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游客可临湖垂钓或泛舟
实用游览指引
停车场信息:
正门西侧约100米处设有地面停车场,可容纳百余辆车辆,节假日高峰期建议提前15-20分钟抵达,避免拥堵;若此处车位紧张,可导航至“丛台公园东门停车场”,步行至正门仅需5分钟。
季节景观特色:
秋日的正门周边景致尤为动人,门前两侧的银杏树叶片金黄,与古朴的门体建筑相映成趣,是拍照打卡的绝佳位置;若冬日前来,雪后的正门银装素裹,黑底金字的匾额在白雪映衬下更显庄重,别有一番古典韵味。
#邯郸文旅 #历史人文景点 #丛台公园 #人文景观游 #古建筑之美风景区
#亭台楼阁古色古香 #古代建筑美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