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你一定要多出国,哪怕只是旅游!
很重要✍️你一定要多出国,哪怕只是旅游!
我越来越认清一个现实。人的发展、交际、走向等,几乎完全由自身的“认知边界”组成。
说实话,现在的各大社交软件,如W博、D音之流,我已经很少去看它里面的内容。因为刷不到10分钟就会很烦躁。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1️⃣网络的社交环境在极速萎缩。大部分人处在一种戾气对戾气的相处模式,任何一种不认可的观点,哪怕是一个词语,也可能引起一场骂战。
2️⃣整体的认知水平较为局限。可能这也是结构性问题引起的现状吧。高认知水平的人,懒得参与骂战,选择沉默不辩驳。低认知水平的人,又洋洋得意于,在这个虚无的世界里,取得了一场压倒性的语言胜利。
但关闭手机,得到了什么呢?Nothing❌
我观察到造成这样认知障碍的结果:
一是长期不阅读(深度阅读)造成的思维匮乏。
二是井底之蛙式的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于不超过10米的视力,觉得眼及之处即是世界。
好像那句话说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如今会有更深的体会。人的成长就是不断拓宽的过程。
而走出去是非常直观的认知冲击。
我2019年辞职到的澳洲,初来乍到觉得生活很陌生,当然也会有很多不便与辛苦。但我一直将这样的生活看作是生命的体验之一。
我会试着去接触不一样的人,那时我还面试上了UNHCR(联合国难民署),我想在这样充满未知的机构会遇到很多值得记录的故事。
比如我以前的金钱观更多是:得。
通过得到,来充满内心的满足感,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后来的金钱观,多了一份:舍。
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金钱,去帮助需要金钱的人。
但我告诉你说,这种价值观的认知改变,居然是一个老态龙钟的澳洲老奶奶启发我的,可能你不信。认知的改变发生在带有冲击型的环境里。
也不是一定要出国,而重点是,要去和不同的文化产生冲击和交流。
国内咱们都是汉族人,文化趋同,所以其实我也非常想去藏区,很想在西藏长居一段时间。不同的文化对我而言是有探索价值的。
人不能在一种文化里生存,这样慢慢会成为文化的背景,应该保持冲击,认知需要不断的更新。而认知升级,你会更有探索的动力,愿意接受很多新鲜事物,也会产生对“异端”的理解。
看似只是一次出行、一段经历,但只要你每每翻看时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认知溶解。溶解的其实就是边界障碍,对世界的那堵墙会在你不断主动更新的过程中,逐渐倒塌。
希望你能真正的欣赏到这个世界的美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