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邯郸,凭什么必打卡丛台?
到邯郸,凭什么必打卡丛台?
邯郸作为三千年未改名的历史名城,旅游景点并不少,可是凭什么那么多外地游客不论年龄,必打卡丛台?二刷邯郸的我,最近陷入沉思。
查阅资料,我发现丛台虽然不高,占地不大,并且免费,就算广场舞大妈随地大小跳,外地游客还是络绎不绝,其实绝非偶然。
首先得说,丛台暗藏着时空重叠的秘钥。
有人说,丛台科技,有宝藏。现存的武灵台残高26米,斜坡式夯土结构暗藏排水系统,军事防御设计比秦长城早百年。台顶明代据胜亭的12根红柱,恰好对应赵武灵王改革的12项军政措施。
也有人说,丛台很潮,搞混搭。唐代在台基增筑"回澜亭",清代添设"如意轩",整出"战国打底、唐宋调味、明清收边"的独特味道。这种时空叠加现象,在国内古建中极为罕见。
接着,丛台让我们看得到什么是实用主义。
丛台是胡服骑射的策源地。传说,赵武灵王在此检阅骑兵新军,台上令旗挥动可直达30里外的插箭岭训练场。
他让士兵脱掉中原传统的宽袍大袖,改穿北方游牧民族的短衣、紧袖、长裤和皮靴,也就是换上运动装,方便骑马射箭;同时,放弃笨重的战车,学习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训练灵活的骑马射箭部队。
这两项变革,让赵国打仗更厉害,一度要成为战国七雄的带头大哥;赵武灵王说:“管他胡不胡,好用就行!” 开了“向敌人学习”的先例;后来汉朝、唐朝都学了这招,靠骑兵打天下,甚至文化上也更开放,吸收外来好东西。
最近总有人说,我们学习国外的科技、管理经验,让自己更得强大了。其实,赵武灵王在两千多年前玩明白了,别管面子,实用才是硬道理!
此外,丛台还有很多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的典故发生在台阶,"完璧归赵"的谈判在这里预备,"价值连城"的评估标准源于台上美玉展览。有人统计,跟丛台直接相关的成语有37个。
对于现代人来说,丛台还是沉浸式体验场所。
有报道说,他们用数字复原技术还原战国阅兵场景,通过AR眼镜,可见披甲武士从夯土墙中列队而出,这种虚实结合体验获"2023全国文旅创新案例"。
当然,还有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的N个战国在逃公主,她们享受真古迹带来的旅拍快感。在北京,这简直不敢想象。
那么,你有什么看法?
#古建筑摄影 #古代建筑美 #历史人文景点 #一眼千年晋在眼前 #长焦的魅力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 #赏古城历史建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