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文化遗产主题游|追寻历史印记 感受非遗魅力

admin2024年03月14日 22:33:38国内旅游目的推荐111

“追寻历史印记 感受非遗魅力”

文物静默无声,却藏万语千言。非遗传承无言,却载文化之韵。快跟着我的脚步,一起探寻都匀丰富的文化遗产,感受都匀独特的风土人情吧。

螺蛳壳 — 欣安嘉园 — 三线建设博物馆、云上都匀·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研学旅行基地

关厢桥、东山公园、石板街 — 冒沙井、百子桥、文峰园

匀酒厂 — 归兰水族乡潘硐

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

这些文化遗产线路点

            

▎螺蛳壳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都匀毛尖茶手工制作技艺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人类非遗的代表性项目。地处螺蛳壳的山麓高寨水库茶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茶园面积1200多亩。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以及独特的非遗手工制茶技艺造就了都匀毛尖“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在都匀,到螺蛳壳赏“云端茶海”、亲手采摘制作、品“都匀毛尖”,成为很多人追捧的“春日限定”。

▎欣安嘉园

这里固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最正“粽”的乡味:一月二月打糍粑,三月四月清明粑,四月八做花糯饭,端午节来包粽子,六月六蒸黄糕粑,九月九做重阳粑……尤其是以加入稻草灰、荤馅居多、咸味为主的布依灰粽,因别具一格、香而不腻、口感丰富等特色,受到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都匀灰粽制作技艺已于2021年12月列入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现如今,不仅是端午节,凡是在门前挂着旗帜的人家,每天都在包灰粽、卖灰粽,这口美味绝不容错过。

▎三线建设博物馆

     这里是以黔南三线建设为主线,都匀地区三线建设为重点,涵盖整个贵州三线建设的综合性历史展馆,共分为10个部分30个单元,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实物以及历史文献、图片等7000余件套,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示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燃情岁月和永不褪色的“三线精神”。

▎云上都匀·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研学旅行基地

    这里有茶、酒、纺、染、剪、绣、银、书、民族大团结九个展区,各个展区物件摆放整齐,都匀地区第一台揉捻机、古老神秘的水书、70年代的匀酒、精美的苗族蜡染、水族马尾绣手工艺品等十分抢眼。这里还有茶、染、剪、绣、银、书六个研学大项,不仅能够了解都匀各民族的文化、手工艺品制作技艺,还能沉浸式体验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布依族蓝靛染织技艺、布依族拼布技艺、苗绣24针法技艺、水族剪纸技艺、水书文创等非遗项目。

▎关厢桥

    

今天的都匀,以剑江为主的河流水系之上,一共矗立着170多座桥梁,被誉为“桥梁博物馆”。这座位于闹市区繁华之隅的青石拱桥,名叫关厢桥,是都匀老城北门外的交通要道,1936年,驻守在这里的年轻军人们,在桥栏的石头上刻下了热血激昂的抗日口号,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上”二字。

▎东山公园

    

都匀自明朝建府,东山即为“府治镇山”,端崇尊贵、气势雄伟、林木葱郁、云蒸霞蔚。在东山顶上的最高处,矗立着“奎星阁”,阁中供奉主宰文运的魁星神像,并在神像的左右,分别放置了铜钟和大鼓,每日定时敲响。匀城的读书人,每每听到钟鼓声起,受其鼓励而发奋读书。普通的百姓,则以钟鼓之声计时,安排每天的生计。明代名臣张翀、邹元标贬谪都匀,在东山建学堂,启民智。在东山石壁,有张翀手书的16字摩崖,后游人接踵而至,也纷纷题词留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山,不仅仅是都匀的文脉,更是都匀人的乡愁之根和希望之巅。

▎石板街

    石板街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全长312米,路面以11000块青石铺砌而成,是明清时期贵州通往广西的必经古驿道。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到都匀游览,正是经此街离开。石板街两旁的房屋皆以明清古典风格的青瓦、红墙、雕花门窗建造。南北向的民族艺术街多是商铺,经营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服饰、银饰以及刺绣、剪纸等艺术品。从街道中段向西延伸的一条巷子则是汇聚了本地乃至黔南的特色美食。如今,石板街以多元化的文化展示形式为载体,辅以都市时尚休闲业态,打造了匀城的“风尚雅集”。逢年过节,这里还会举行传统的布依族婚礼、芦笙铜鼓表演等民族民俗活动。

▎冒沙井

    西山大桥头下的冒沙井是都匀剑江河畔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冒沙井已有几百上千年的井龄,无人为它树碑立传,无人为它歌功颂德,但它的水流源源不断,夏不见涨,冬不见落。水质清澈、甘洌的冒沙井就像是都匀人的老朋友,始终不离不弃,不知疲倦地滋养着都匀这座城市,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都匀人。

▎百子桥

    这座古色古香的桥梁曾是都匀市区内交通流量最大的一座桥梁,贵州的第一条公路就从此桥上穿梭而过,于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都匀市最重要的地标建筑之一,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当年,家境殷实的乡绅唐文升年过半百无子,又深谙剑江两岸父老乡亲往来之艰辛,行商作贾交易之繁琐,毅然决然修建横跨剑江南北的一座大桥。历时五载,桥梁终于落成,取名“百子”,意为多子荫福。现仍有不少人会在桥上取一盏毛尖,望着江景,想起书中的故事:“古有乡贤,年过半百无子”“故建桥求子,得偿所愿”。

▎文峰园

    都匀文峰园是贵州第一个开放性的城市公园,以“贵州第一塔”而闻名的历史文物文峰塔为主体修建而成,被都匀母亲河“剑江”三面环绕,是一座古典美和现代美、山水和人文深度融合的城市生态绿地,不仅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在视觉上也充分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可谓一步一景,即独立成景,总体又和谐交融。在以砖石铺设的宽阔广场上,巍峨的七层古塔高高矗立在中间,远看似宝剑直插云霄,近观若神笔描绘大地,令人顿生肃穆。七级凌霄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寄予着都匀人执着的文化追求。

▎匀酒厂

    匀酒1950年建厂,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白酒核心产区四川、贵州地区成立的第一家地方国营酒厂,至今尚存千余吨被行业誉为“液体黄金”产自20世纪60、70年代的窖藏老基酒。匀酒以酱头浓尾的复合香型著称,载誉无数,自1963年起多次蝉联“贵州名酒”称号,是当之无愧的贵州老八大名酒之一,被认定为第一批“贵州老字号”。匀酒的块曲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匀酒酿造技艺已入选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跟我去都匀,品毛尖、喝匀酒,乐享‘山水桥城·光影茶都’的独特魅力。”

▎潘硐村

    归兰水族乡潘硐村是全国第一个村级国家级非遗项目水族剪纸传承基地。水族剪纸是随着早期水族人民装饰需要而产生的,在水族古歌中有关于剪纸的叙述,水族墓碑石刻图案,后逐渐传承发展下来,其历史非常悠久。内容题材以水族人民生产生活场景为主,造型构图多为花草、鸟兽、人物,最直接地反映了水族人民对现实生活热爱和渴求生活美好和幸福的愿望。2009年,水族剪纸艺术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11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潘硐村也因有水族剪纸、水族文字(水书习俗)、水族端节等国家级非遗文化,以及都柳江水系源头之一归兰山景区等资源优势,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之称。

来源| 市场开发组

辑| 封   璐
校审| 唐嗣婕
终审| 何文婷
监审| 王   瑞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