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使用公筷公勺,分餐不分爱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不仅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更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
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是传播病原微生物。如果不使用公筷,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这些饭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这也是不少家庭“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重要原因。
一、在家吃饭时
1.固定餐具: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2.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3.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4.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二、餐馆就餐时
1.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2.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3.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或叉子进行分菜,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分装时也应使用公勺公筷。


安全用餐非小事
一筷一勺见文明
为了我们的共同健康
让我们身体力行
使用公筷
从你我做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