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研博研学】从学生感知角度,分析影响研学旅行效果的结论及建议

admin2024年03月11日 12:13:35国内旅游目的推荐91

导语: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青睐,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研学旅行发展。在研学旅行推广的过程中,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效果成为一大问题。文章从研学内容、研学时间、研学环境三个方面对影响研学效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一、结论

1、研学内容形式单调,缺乏专业性导师

学生希望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配备专业的研学教师,并且配备相应的研学教材。研学内容形式单调、知识浅、层次低是目前研学旅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更想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丰富知识,增强独立性,培养团队精神。

因此,要丰富研学形式,合理分配学习与旅游的时间,将研学教材及教师专业化是当下研学旅行活动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增强研学旅行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偏好和社会热点设计研学旅行产品、研学教学内容,提升其对研学旅行的兴趣。

2、研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学生更偏向于在学期内进行研学旅行,且希望研学时间控制在 2 ~ 3 天内, “游”与 “学”时间分配不均会影响研学旅行效果。

在学校教学进度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开展研学旅行的时间应与学校的教学进度相契合,对教学进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研学旅行是将知识化为实践,研学时间与教学进度匹配,能够将书本知识在研学旅行中得到落实,强化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

3、户外学习环境差,旅行社信息缺失

大多数学生对研学旅行目的地环境较为满意,对目的地导游人员、设施设备、食宿条件持满意态度。

从学生角度来看,户外环境是影响中学生研学效果的一大因素,嘈杂的学习环境会减弱研学效果,因此要把控好户外教学环境。

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体验者,旅行社是研学产品的提供者,两者沟通不充分造成双方信息缺失,从而影响研学旅行效果。

因此,学校及旅行社要积极沟通,要选择与研学旅行主题相呼应的研学基地和研学食宿地。

二、建议

1、研学教材及导师专业化

研学旅行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学生在户外学习研究为主。学校专业课程都有相应的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教材是其重要的学习载体。

因此,为增强研学效果,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和教师制定相应的研学教材。

首先是为了学生在参加研学旅行前做知识准备,在研学过程中着重研究解决问题。其次是为了学生研学旅行结束后增强学习效果,做好课后总结,将 “研学”落到实处。

研学教材的内容可以是学校专业课程的补充,将课堂的内容融合到研学旅行的实践中去。

研学教材的制定可以为旅行社设计研学旅行提供依据,让旅行社兼顾市场和学校的需求。

研学旅行要求教师教学不局限于室内。

人流、噪声等使得研学环境十分复杂,这既要求学生能够分散学习,又要求教师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学校要配备专业的研学导师,提高导师对户外教学环境的把控力,关注学生动向,解决突发问题。

教师能把握室内环境,导游能把握户外环境,两者相结合则能把握研学环境。

学校可以在原有的教师基础上增加研学教学技能培训,也可以打造专业的研学导师团队。

旅行社也可以将导游 “教师化”,让导游辅助教学,承担教师角色。

2、研学旅行时间契合课程进度

学生期望研学旅行在学期内举行。

为增强研学旅行效果,适应学生研学实践的需要,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应设置在学期期中。

学校课程教学在学期期中完成过半,研学旅行的开展可以为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研学旅行内容设置可以总结学生上半学期已学内容,在研学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研学旅行内容设置也可以为预习下半学期课程,在研学实践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强调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如此一来,研学旅行在学期中举行对教学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这既契合教学课程,又增强了研学旅行效果。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控制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也要给学生留出学习与旅游相互转换的缓冲时间。

游客在旅行前期会产生好奇心理,后期则会产生倦怠心理。

教师和导游应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旅行前期进行教学。

在旅行后期,教师应把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里,让学生自主实践,以消除倦怠心理。

配合教学进度在学期期中开展研学旅行,并合理分配研学时间能够增强研学旅行效果。

3、研学类型多样化,巩固学生 “主人”地位

研学旅行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能力的主体性实践活动。要想提高研学旅行效果,就要求一切活动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自主性。

自尊心强是学生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拒绝被动地接受事物。

在设计研学旅行产品时要考虑中学生研学旅行类型偏好、市场发展趋势、教育热点,抓住社会 “潮流”,让学生对研学旅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研学的主动性。同时,研学内容要有深层次,浅显、单一的研学内容不足以激发学生对研学的兴趣。

研学内容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要拓展知识,与学校课程和社会热点相联系,达到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扩展思维的目的。

转换学生以老师教学、导游讲解为主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主人”观念,提高学习自主能力。

要让学生不拘泥于 “一切知识由老师教学” “一切事物由导游讲解”。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学习,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实践出真知,增强学生在其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4、旅行社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研学旅行包含教育和旅游两个领域,要想增强研学旅行效果就必须要把握好游与学的平衡点,不能只游不学,也不能只学不游。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擅长教育领域,旅行社擅长旅游领域。

因此,学校要架起学生与旅行社之间沟通的桥梁,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双方信息充分交流。

目前,旅行社所制定的研学旅行路线偏向市场化,通常忽视教育和受众群体差异。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及教学层次编写研学教材,为旅行社研学路线设计提供参考。

旅行社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学校要求制定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实现自身长久盈利的旅游路线,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定的研学教材为依据,结合市场需求设计研学旅行路线。

研学旅行结束后,学校要及时收集学生的评价信息,并且将信息反馈给旅行社,旅行社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整改。

为了实现双方长久合作,学校也要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监督旅行社是否及时整改,检查旅行社的整改效果。

旅行社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就使得市场与学生相衔接,旅行社只有真正了解中学生研学旅行市场,才能实现自身长久盈利。

学校能将属于旅游的部分交出去,专注研学旅行的教育部分,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成长。

学校与旅行社相结合既能够分担研学旅行教育与旅游的功能,又有利于强化学生研学旅行效果。

总之,研学内容、研学时间、研学环境是增强研学旅行效果的三大要点。

首先,要考虑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需要,增强研学旅行的专业性,培养专业的研学导师,编写专业的研学教材。其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偏好,将研学旅行内容多样化、兴趣化,巩固学生的 “主人公”地位,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最后,研学时间要契合学生课程进度,学校与旅行社要充分开展合作,实现双方信息充分交流。

学生、学校、旅行社三方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提高研学旅行效果。

咨询电话:13406333343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