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阎晶明:建议网文IP融入地方旅游场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阎晶明带来《关于充分发挥网络文学优势,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提案,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图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主任阎晶明
在最近结束的寒假与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显著增长。电视剧《繁花》的热播带动了游客蜂拥至上海黄河路,体验剧中场景并消费相关商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以其融合唐朝古韵和现代潮流的设计“活化”了当地的新年氛围。诸多城市利用IP资源的巧妙结合,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当前的微短剧市场,网络文学改编的剧本更容易成爆款。作者亦可以放大IP的价值,赚更多的钱。 作者们可通过“短剧有数”小程序直观的查询热门的改编题材,也可通过“短剧有数”公众号获取最新的短剧资讯,提前关注提前布局
阎晶明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IP源泉,带动了实体出版、影视剧、游戏、动画、有声书籍和衍生品等多种业务形态的繁荣,并助推了文化产品走向国际,获得全球粉丝的喜爱,例如《斗破苍穹》、《琅琊榜》、《庆余年》等作品和相关IP。据行业数据显示,到2023年,网络文学产业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网络文学及其改编作品通常包含丰富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角色设定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这显示了它们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潜在的巨大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文旅数字化和IP化升级,阎晶明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并加速文旅的数字化转型。各地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古迹都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它们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网络文学深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并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它的快速更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吸引读者和观众的新内容,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商机。
他建议当地文旅部门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使用网络文学作为载体对本地文化进行再创造。通过文字、有声、动漫、影视、游戏等多种形式,使本地的特色文化变得可阅读、可听、可看、可感,实现文旅数字化的转型发展。
其次,是创新和打造以主题为核心的新型文旅业态,吸引年轻一代。阎晶明认为,随着年轻人成为文旅消费的主力军,通过创新融合,吸引年轻一代已成为地方发展文旅产业的新趋势。网络文学IP经过多轮开发,经过有声、动漫、影视、游戏等多平台的合作,已经显现出其影响力,并受到不同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的喜欢和关注,这为文旅行业吸引年轻客户提供了新方式。
他建议地方文旅部门应把握住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将网络文学IP的优势融入到本地旅游景点中,专注于创建虚拟现实展览、沉浸式体验展、IP主题乐园、IP主题酒店等具备文化特色、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新型文旅场景,以满足青年游客的需求,提高主题文旅项目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最后,开发IP文创产品,持续增强文旅的影响力。通过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网络文学IP,开发各类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文旅消费的场景,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创商品作为宣传媒介,随着游客的传播,吸引更多的IP粉丝和潜在游客的关注,从而不断强化当地文旅品牌的影响力。
阎晶明建议地方文旅行业引进网络文学IP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并与网络文学平台合作,建立线上线下的销售和宣传渠道,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文旅体验,同时为当地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