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文地还有搭船游玩……
大家都在看:文地地块转让
文地镇转变乡村振兴思路,提高土地质效,坚持在变中寻新机,通过融合促发展等,让“寸土”变“寸金”,推动乡村发展“游”出致富路。
变中寻新机,力争以丰补欠
去年10月中旬,文地镇多处遭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随着洪水退去,农业生产开始回到正轨。在文地镇那大村罗非鱼良种场里,工人正在投放新一批鱼苗。谁能想到这波光粼粼的鱼塘之下曾是四百多亩被洪水冲垮的良田。
养殖场负责人李大统说,圭地河因强降雨水位上涨冲垮了河堤,这沿岸百亩快要丰收的水稻就遭了殃,损失了稻谷、设备、农药化肥等共价值50万左右的资产。在村集体的帮助下,大家清理了厚达半米的淤泥,因地制宜,一起将变为水塘的田地改建成养殖鱼塘,经过半年的时间调节水质、投放鱼苗、维护水体,“我们要把每条鱼都养活养好,争取让这批成品鱼在今年‘五一’上市,把因灾损失的抢回来、补回来。”

文地镇那大村改建后的四百多亩鱼塘。

融合促发展,绘就和美乡村新“丰”景
翻身仗打起来后,如何才能在“振兴之路”上越走越有奔头?“咱们鱼塘周边山青水美,投喂的都是原生态草料,鱼的肉质鲜嫩,为什么不搭建个大家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河鱼的地方?”说干就干,李大统依托现在的鱼塘吃起了“旅游饭”,在之前农房的基础上搭建了一家农家生态园,游客可以搭船游水、漫步田园、体验鲜味。
地就这么多,怎么才能提高亩均效益?没办法增加面积,就用生态旅游来补充,通过对土地资源多方位的活化利用,文地镇那大村形成了“生态养鱼+田园观光”的产业模式,把农区变为景区,不断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夯实产业振兴的基础,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主体活力
“只有把体量做大,才能让产业‘游’得更远。”针对特色渔业发展规模小、收益低的问题,文地镇那大村党总书记李锡继带领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推动抱团发展,通过党员干部凝聚村民力量,想办法找出路,将集体经济合作社资源进行整合,为“生态养鱼+田园观光”形成规模的产量支撑。
下一步,文地镇将进一步发挥百亩养殖鱼场的优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拓展村集体经济的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让更多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之中。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