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本去旅行】《郑和远航》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主持人吴琼老师,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跟着书本去旅行,感受语文课本中大千世界之美吧。
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在路途中又遇到了哪些风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南京印记——郑和远航

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下西洋出发时,皇帝于南京阅江楼从大明的将士出发。阅江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巅、扬子江畔;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但明太祖朱元璋欲修未成,仅建有阅江楼地基后停工;1999年2月续建;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因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撰《阅江楼记》而闻名,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 。
阅江楼隐喻阅江揽胜之意,具有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 。
阅江楼三楼有巨型瓷画一幅,名为“郑和下西洋”,是国内最大的景德镇瓷画,其内容反映了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画面由12个部分组成,详细描述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阿拉伯朝觐圣地,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和开展商品贸易的盛况,全景式地描绘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场景,如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等盛况,反映了明永乐皇帝建造“静海寺”、“天妃宫”、“天妃宫碑”等建筑为郑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