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旅游攻略

一百年前学子眼中的孤山之一||孤山游记(郄庚堂)

admin2024年03月06日 03:49:37旅游攻略129

一百年前

学子眼中的孤山之一

孤山游记(散文)

郄赓堂

孤山是靠县城最附近的山,相距不过十余里地,所以我们趁着九月十四,星期休息的机会,跟老师去游了一次。兹就经遇情形和见闻所及,依次记录下来,以供同好。
本日我们在校里会齐,往外出发,越东门而东行。这时因为是深秋天气,两旁夹道的杨柳,被了无情秋风之摧残,半黄半枯,不及夏日摇摆如烟似的;可恶的蝉儿,也不能吱吱的闹个不休了,实在清幽得很。里许,路北有牌坊二座,并立耸然,上面刻什么例旌咧,敕封咧,借此可察专制时代的禁锢自由,专制手段,宜乎现代的推倒和改革。

复前行,谈笑之间,已到五里堡子。同学说:“来此距城已是五里。”我已深信,因为这是个老大的证据呢。
由此转向东南行,路多石块,已不及前面行的道路平坦了。仰望孤山已在目前,四面的鸟声、虫声清婉不绝,山下的田,一层一层和门前石阶仿佛,我们也一层一层登去,片时到西麓之下,遂提起衣服往上奋力的爬去。刚到山半坡中,同学邀我到老龙窝看看,我们遂往南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去,看时原来是一个极普通的石窟,约有三尺余深,不过上面一环一环像螺圈似的,却很奇怪!有的说:“早先龙曾藏在里面,日久不雨,经本县祭奠后,霹雳一声,黑云密合,当时雨深接桥底。后因只剩空洞,故名为‘老龙窝’。”这种传说是是非非?我实在不敢决断。

 缘山道力登,不多时到了山顶。转进山门,只见东、北、西三面皆庙宇,独有文昌阁特别高耸,阁的西面,是广灵侯庙。每逢天旱,本县多来祈雨。试想想,他一堆泥土,就有掌理下雨权吗?实在令人难信。再西遂有仙楼、百子殿等,更是迷信异常。阁的东面,有太公词、僧王庙、奎星楼,以及道士的住舍。院的周围,多竖碑碣,文词多半是赞美神圣的。中央有石池一个,里面但已干涸无水,因为久旱的原故。我感觉游玩疲乏,遂休息了一会儿,复登文昌阁,阁分两层,底层有夷齐像,怡然并坐,因念当年伯夷尊父命,叔齐重天伦,终至隐此首阳山中饿死。这种揖让的美德,怎不使人钦佩呢?并且宜乎作世人的模范。由是踏梯而上文昌阁,南看草山和土埠,接接连连的不断,那边的方山,因为这天阴天,在云雾中只是模模糊糊和天色成一块儿。这面的村落,房舍半藏半露,因为被枯黄叶的树遮了,下面的田地,像一匹一匹的布,又像一方一方的竹帘,颜色绿的、黄的、红的……都不相同。

从北面远看,田地和南面一样,但是那根弯曲的道路和直线的铁道,穿过许多丛林、村庄,通入影捉的气象中,这种景致,是比旁的特别好看。又听下面的枪声,咚咚咚响了几下,只见一阵小烟,没看得野兔的生死怎样。咳!可叹的兔儿。
兴趣未尽,天已过午,大家都要回校了。我虽有恋恋的意思,但也无法子,只好随着回来,一面走一面想道,孤山的八景,只见老龙窝一点,其余八仙桌、扁担窝、仙人脚……等,都没曾领受,真乃可憾得很。
(作者为1924年昌乐县立高级小学第十四级二年级学生,时年17岁,本文原载是年11月该校校刊)

作者简介郄赓堂(1907-1941),字续之,昌乐城北东管庄人,山东省名中医郄秋浦先生之长子。自幼天赋聪慧,沉毅苦学,爱好广泛,擅长诗文、书法、绘画、刻印,喜好京剧。受其父影响,刚直不阿,严以律己,不畏强暴,不讲私情,抑强扶弱,见义勇为。在前昌乐书院小学读书时,正值日寇逼进,倡出校刊,口诛笔伐,痛斥侵略,抵制日货,满腔热血。就读省立第十中学时,因思想进步被囚数次之多。毕业后转青岛李村师范,其思想独立,笃言笃行、学识渊博,为校内外所器重。“七七事变”爆发后,毅然加入抗日行列,终因劳致疾,医治无效,抱憾而去,年仅三十四岁。
制作:兰馨斋主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