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文学||散文||任德发:五洲山游记




五洲山在家乡城市的西南角,是现在从高新区去句容的必经之地。据载山高约306米,山体挺拔耸立,先缓后陡。相传是因为登上山顶,可以望见扬州、升州、真州、润州、泰州等五州而得名。
记得二十年前,身强力壮时,曾带着家中兄弟妹们,乘兴上山的欢乐情景,过了半山亭,人人手脚并用,比猴子还敏捷,到了山顶,见有一钢铁架子的建筑,众人即在那合影留念,喜笑颜开。而后迎风眺望,尽享了城市山林,大江风貌,那众人极目四野望五洲的激动埸景,至今还记忆尤新。还记得那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高兴劲,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小心状态。可如今,自己到了垂暮之年,老迈年高,岂能再呈一时之勇。只是听说五洲山风景区的开发巳初据规模,尤其是找到了苏颂老先辈的墓址,又建了个他的纪念堂,岂有不去再看看的道理。
去年深秋季节,22路公交车在那宽阔的柏油路上,将我与老妻带到了五洲山脚下,高大的彩色门楼标注着净因寺到了。山腰上的净因寺,建于晋永熙年间,初为因胜寺,后改称净因寺,曾经是镇江城西的较有影响力的寺院,距今己有1700多年历史了。千多年的岁月,它几经兴废,又曾经毫无踪迹,二十几年前它逐渐呈现时,还只是一座几间屋子的情景,现今不同了。当我们走上高坡,站在寺内广场上时,呈现眼前的是可容纳数千人的寺内广埸,东首是天王殿据守山门,西首一对汉白玉雄狮护卫着的,拾级而上的是药师宝殿,高大宏伟的建筑,重檐歇山屋顶,富丽堂皇, 再后面还有了座藏经楼。南北两侧,清一色黄墙灰瓦的二层楼建筑,是客堂、济公殿、地藏殿、观音殿,整齐有序。巡视了一周,大殿上、佛堂内,佛象威武肃穆,金碧辉惶,一片庄严净土,今非昔比。广场前方的长方形铁制香炉,古仆庄重,呈现了寺院的悠久历史。
天王殿北侧与客堂、琉璃斋相邻的即为新建的苏颂祠。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福建同安城关人,宋代的政治家、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专家、药物学家,官至宰相。一生从政五十余载,从地方长官做到中央大员,是北宋王朝仁宗至徽宗五朝的重臣,73岁时荣膺宰相。是一位忠君爱国、品德高尚、为官清正、慎重稳健、举贤任能的贤臣良相。1101年在润州逝世,时年82岁。后赠司空魏国公,葬于镇江城西五洲山。其墓地的探寻、宗祠和纪念堂的重建,是我市为苏颂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工程,报载了整个过程,从净因寺到苏氏后人,从民间到政府都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实是不易。
苏颂祠大门古扑端庄,门楣横匾“宋相魏国公苏颂祠” 左右楹联“才可适时实乃朝庭珍宝,识能远虑诚为邦国圭璋”。墙上有牌,乃是廉政教育基地。在一妙灵信众的帮助下,我与老伴走进了这祠堂的大门。
门院内前方正中,是苏丞相的半身铜象,虽不相识倒有几分面善(和金山公园内苏东坡铜像有些相似),背景墙上是京口三山的图案和《三希堂法帖》收录的苏颂题记。左侧是“苏氏宗祠”,大门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两块碑刻,为“复建宋相魏国公苏颂祠记” 和“重建五州山因胜寺碑”。右侧即是“苏颂纪念堂”,重檐歇山顶的三大间建筑古色古香,正中悬挂着红匾一块,金字正揩“苏颂纪念堂”,两边廊柱上有抱柱楹联,两句话总结了苏丞相终生的业绩成就。
走进纪念堂,三间房室内,全方位展示出了苏丞相在天文、药物领域的贡献,他的勤政亲民和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对后世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苏颂的人生事迹和成就,在展室内分为了几个主题,分门别类以“科技兴邦”、苏颂箴言“心推至公”和“勤则不匮”,用图文并茂、以及模型作了详尽解绍,至此方知苏丞相可与其时的科技巨星沈括相齐并立,而这两位巨星人物都与我们镇江关系密切,实在感到自豪。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听妙灵所言,三间纪念堂顶部天花扳的设计,那是根据苏颂编印的《新仪象法要》中绘制的天棚星图。制造过程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和材料,参观者一抬头,见到的是五幅星图,星光璀璨。
出宗祠便门,妙灵派人带我们去看了五州山宝泉---“千尺井”。在宗祠西北方向,走了百余米山路,千尺井的位置是五州山腰,青石矮墙圈其周围,中有一宽阔小平地,井偏北侧,傍有一座石制六角亭,檐下匾刻“云水亭”。据传是济公活佛当年募得木材修寺院时,是从此井运到五州山来的,千百年来,水清醇甘洌,水量充沛,常年不涸,饮之有神清气爽之感。造福了一方百姓,也得到过皇帝的奖赏。
回程途中,尽赏了山光秋色,丹黄点染。秋阳照耀下,是黄的耀眼、红的醉人,令人陶醉。
回忆报载资料所云,五州山风景区逐渐建成后,五州山将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京口新的廿四景之一。它的山势雄伟,绵延起伏,其间林木繁茂,紫竹丛生,茶树成片,兼有怪石、云山、溶洞、清泉点缀其间,是目前镇江市内生态环境保护最完整的一块宝地。








图片摄影:果泉

作者风采 :
作者简介:
任德发,笔名果泉。镇江市退休职工,1944年出生在镇江,退休前从事汽车配件的生产。由车间操作机床到企业的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六十年代初喜欢上了拍照,九十年代初为市摄协会员,新世纪初为江苏省摄协会员。九十年代中叶又爱上了写作文,从对电影,电视剧的妄加评论开始,到后来写些游记和怀旧的文字,特别是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忘记不了以往的情感,喜欢今天翻天复地的变化。


编辑部寄语:
梦溪园,是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隐住并撰写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地方。历史上的梦溪园,是一座著名的宋代文人宅园,虽原貌如园前之景、门侧之溪早随历史的变迁而变迁,但其山依旧,其园尚存,其主人立身立学之风骨薪火相承。公众号《梦溪文学》是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有梦的小花,其“梦”则是圆文学爱好者之梦。其“溪”是万川之中的一条涓涓细流。其“溪”之“梦”则是紧跟祖国伟大复兴的脚步,宣传时代正能量,展示人间真善美。《梦溪文学》离不开您的支持,殷切期望您不吝珠玉为之增彩。
平台简介:
《梦溪文学》是一个文学公众平台,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是作家、诗人、艺术家展示、交流、学习、推广的平台;更是一个助力文学爱好者圆梦的园地。《梦溪文学》善待每一位文艺爱好者,并着力推介新人新作,将邀请资深专家、学者对新秀作品进行点评。优秀作品将编入《梦溪文学优秀作品选》。
投稿须知:
稿件必须是没有在其它公众号平台(纸质报刊除外)发表过的原创首发作品。谢绝一稿多投。各类体裁均受欢迎:如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报告文学、杂文、文学评论,以及绘画和书法艺术等。如能提供适合文章内容或与其内容密切相关的不涉及他人版权的配图更佳。稿件内容或观点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的作品。文责自负本站所有的作品、评论和资料等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无关,《梦溪文学》收藏书库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违规作品,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稿件一律以word形式发至邮箱 :MXWY1019@163.com ;一旦投稿,则视为授权本平台。投稿时,另附2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1-3幅作者生活照。请加编辑微信JS11199并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可及时掌握发文动态。
关于稿酬:
文章发表后7天内的“赞赏”金额暂由编辑部代收,1/2为作者稿酬,1/2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10天左右用红包形式发放给作者,如超过半个月没收到,请主动与主编联系。打赏总额低于10元不发稿酬。后续赞赏不再发放。
点击下方关注 阅读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