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高海拔旅行与高原病(2)
高原疾病综合征
高原疾病分为3种综合征:急性高山病(AMS)、高原脑水肿(HACE)和高原肺水肿(HAPE)。一些临床医生认为高海拔头痛是一个独立病种,因为头痛可以在未结合明确AMS综合症状的情况下发生。
急性高山病
急性高山病是最常见的高原疾病,在科罗拉多州,25%在海拔>8000英尺(≈2450米)留宿的游客常受到影响。
诊断
急性高山病的诊断是基于近期抵达高海拔地区的病史和主观症状的存在。急性高山病症状类似于宿醉;头痛是主要症状,且通常伴有至少以下1种症状:厌食、头晕、疲劳、恶心,或偶尔呕吐。急性高山病无头痛症状比较少见。症状发作通常在最初到达高海拔或上升到更高海拔后的2-12小时,且通常出现在第1个夜晚或之后。患有急性高山病的学龄前儿童会出现食欲不振、易激惹和面色苍白。如果没有进一步上升到更高海拔地区,急性高山病通常会在12-48小时内缓解。
急性高山病的症状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在1-3天内发展和缓解。在抵达高海拔地区3天后开始出现的症状,且没有进一步上升到更高海拔地区,不应将其归因于急性高山病。急性高山病没有特异性的病理现象;脉搏血氧仪通常在升高的正常范围内、或略低于正常值。
急性高山病的鉴别诊断范围很广,常见的考虑因素包括宿醉、一氧化碳中毒、脱水、药物中毒、衰竭、低钠血症和偏头痛。患有急性高山病的旅行者在下降到低海拔地区(降低≥1000英尺,≈300米)时会迅速好转,这可能是诊断急性高山病的有用指标。
治疗
虽然不易获得,但每分钟1-2升的补充氧气可以在大约30分钟内缓解头痛,并在数小时内解决其他急性高山病的症状。小型手持压缩氧气罐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因其氧气含量太少(最多5升),无法持续改善症状。患有急性高山病但没有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肺水肿的旅行者,可以安全地保持在目前的海拔水平,并可以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布洛芬600mg或对乙酰氨基酚500mg,每8小时一次)和止吐药(如昂丹司琼4mg口腔崩解片)来自行治疗。
乙酰唑胺可加速旅行者适应并缓解急性高山病,但更常用其进行预防,也更有效。在快速缓解中度至重度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方面,地塞米松比乙酰唑胺更有效。如果旅行者在同一海拔高度时症状恶化,或者尽管补充了氧气或用了药物症状仍恶化,则必须下降到海拔更低的地区。
高原脑水肿
作为一种脑病,高原脑水肿被认为是急性高山病的“终末期”。但所幸高原脑水肿非常罕见,尤其是在海拔<14000英尺(≈4300米)的地方。高原脑水肿通常是继发于高原肺水肿的严重低氧血症的次要后果。
诊断
与急性高山病不同,高原脑水肿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改变,特别是精神状态改变、共济失调、意识模糊和嗜睡,类似于酒精中毒。高原脑水肿患者中很少有局灶性神经系统表现和癫痫发作,存在上述表现应怀疑颅内病变、癫痫发作或低钠血症。鉴别诊断的其他考虑因素包括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低血糖、体温过低和中风。昏迷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发生。
治疗
在有医疗服务的人口密集地区,高原脑水肿可以通过补充氧气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在偏远地区,对任何怀疑患有高原脑水肿的人,应降低海拔,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采用地塞米松和补充氧气。如果无法降低海拔,除了地塞米松外,补充氧气或便携式高压设备可以挽救生命。在没有治疗或降低海拔的情况下,患者在共济失调发作后12-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昏迷。
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可单独发生,也可与急性高山病和高原脑水肿共同出现。在科罗拉多州,高原肺水肿在滑雪旅行者中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而在14000英尺(≈4300米)以上的地方,发病率则≤百分之一。
诊断
早期诊断是关键,高原肺水肿的致死速度可能比高原脑水肿更快。首发症状包括胸闷、咳嗽、过度呼吸、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下降。如果未被识别和治疗,高原肺水肿会发展为休息时的呼吸困难和明显的呼吸窘迫,通常伴有血痰。在1-2天内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很容易被识别为高原肺水肿,但有时患者只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伴有意识模糊和嗜睡。
在大多数患者身上可听诊到啰音。脉搏血氧仪可以辅助诊断,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将比同一海拔高度的健康人低至少10个百分点。氧饱和度值通常为50%-70%。高原肺水肿的鉴别诊断包括支气管痉挛、心肌梗死、肺炎和肺栓塞。
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且应尽快前往较低海拔地区。可行的情况下应给患者补充氧气,并尽量让患者少用体力。如果无法尽快抵达较低海拔地区,治疗的重点是补充氧气或采用便携式高压舱。
能够获得补充氧气的轻度高原肺水肿患者(例如,在医院或高海拔医疗诊所)可能不需要前往较低海拔地区,可以在当前海拔下接受2-4天的氧气治疗。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硝苯地平可作为降低海拔、补充氧气或便携式高压氧治疗的辅助药物。如果没有硝苯地平,可以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但不建议同时使用多种肺血管舒张剂。降低海拔和补充氧气是比药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表1. 预防和治疗高原病的推荐药物及治疗剂量
药物 | 适应症 | 给药途径 | 剂量 |
乙酰 唑胺 | 急性高山病、高原脑水肿的预防 | 口服 | 每次125mg,每日2次。 体重>100kg:每次250mg,每日2次。 儿科患者:2.5mg/kg,每12小时1次,每日上限剂量125mg。 |
急性高山病的治疗 | 口服 | 每次250mg,每日2次。1 | |
地塞 米松 | 急性高山病、高原脑水肿的预防 | 口服 | 每次2mg,每6小时1次;或每次4mg,每12小时1次。不建议用于儿科患者的预防。 |
急性高山病、高原脑水肿的治疗 | 口服、静注、肌注 | 急性高山病:每次4mg,每6小时1次。 高原脑水肿:立即给予8mg;后续每次4mg,每6小时1次。 儿科患者:0.15mg/kg,每6小时1次,每日上限剂量4mg。 | |
硝苯 地平 | 高原肺水肿的预防 | 口服 | 30mg缓释剂型,每12小时1次;或20mg缓释剂型,每8小时1次。 |
高原肺水肿的治疗 | 口服 | 30mg缓释剂型,每12小时1次;或20mg缓释剂型,每8小时1次。 | |
沙美 特罗2 | 高原肺水肿的预防 | 吸入 | 每次125µg,每日2次。 |
西地 那非 | 高原肺水肿的预防 | 口服 | 每次50mg,每8小时1次。 |
他达 拉非 | 高原肺水肿的预防 | 口服 | 每次10mg,每日2次。 |
* 注:
1. 该剂量也可作为地塞米松的辅助药物用于高原脑水肿的治疗,地塞米松仍然是高原脑水肿的主要治疗方法。
2. 仅与口服药物联合使用,而不是作为预防高原肺水肿的单一疗法。
相关阅读
翻译:成熙
校对:林思思
原文来源:CDC

点击可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