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旅行阅读 -- 莫高窟

admin2024年03月05日 17:23:37国内旅游目的推荐10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多年前,我听说过一种概念,叫“地理阅读”。似乎是说,当你到达向往之地后,在那儿阅读关于它的历史,人文或是发生过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想来,这种阅读感受一定与以往不同,因为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便为“旅行”和“阅读”平添了些微妙的关系。

那么,能不能反其道而行,造一个新词,如“阅读地理”之类的呢?意思是指:在家中的书房里“阅读着”远方,将景色、历史、人文、故事统统“一览无余”。虽不能亲眼目睹,头脑、心神却似乎早已到达此地,还生出许多遐想来。这岂不也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去了再读,一个是读了再去。这里的“去”指的是“去旅行”。因此,关于这种类型的阅读,咱们暂且叫它“旅行阅读”吧。阅读是一种享受,特别是旅行阅读,除了咀嚼文字之美,还能让人坐享感官盛宴,思古怀情,浮想联翩。

我没去过莫高窟,却在许多文字中游历过它。

有作家先把它对面的三危山(山海经中曾有记载)当作莫高窟的照壁,使它一下子卓然而立与神话分不清界线。再神秘地讲出“三危金光之谜”,惹得读者们迫不及待地想打开凿山之穴,一探究竟。如作者所言:“这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回顾了这位作家的许多散文,不管他写哪儿(国内、国外游记),他的文章总有一个完美的开头 -- 总能找到一个切入点、一个盲区,如历史,文化,奇闻趣事等,加之优美而玄妙的语言描述,为读者编织出一张铺天盖地的网,使你只能耐着性子心甘情愿地读下去。他文章的精彩之处通常就在于文章的开头:三言两语就能瞬间营造出一种高调而唯美的幻境或是一种孤傲而空灵的格调,用上海话说就是“有腔调”或者“摆噱头”。但不管怎样,这样的开头在你的意念中不知不觉已然打开了一种格局,这着实有可取之处。

但当你的胃口被大大地吊起后,作者却轻描淡写地说:“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便没有了下文。文章并没有对莫高窟洞内任何壁画的具体描写与介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对着这堵山坡的傻想”,还有一连串抽象的概念,如“层累性”,“色流”,“景深”,“美的宗教”等等。以至于读到最后,读者连一眼壁画都没见到,一点思古之情都没感受到,甚至文章的中段与结尾写了什么都变得模糊不清了,颇为失落。

语言是美的,气势是有的,格调是浓的,但总感觉空洞、寡淡。列举些文字:“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也许是我想象力的匮乏,我怎么也想不出他看到了什么,生命的信号是什么,这很是无奈。我努力地读到了最后,除了精彩的评论,独到的见解,精美的词句,好像什么都不剩了,内心毫无波澜。

于是,我又换了本书读。这一读,仿佛走遍了“三千大千世界”,看尽了“缤纷众生相”,一片辉煌壮丽,一片大气磅礴。所有抽象的东西都变得具体而鲜活了。季羡林先生的这篇《在敦煌》堪称精品、不读它真是一种缺憾。他说:“无论用多少繁缛华丽的语言文字,不管这样的语言文字有多少,也是无法描绘,无法形容千佛洞本身的。” 现在,我便借此词句来形容我对他此篇文章的赞叹,再加上另一句老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话虽如此,但还是想用简短的语言说上两句:从文章结构来说(“洞外-洞内-洞外-洞内-洞外”),完全按照多次“进出”的参观顺序来写,并不是单调的从外到内的视角。对壁画的描写多层次,多角度,表达出艺术作品的丰富多样,千变万化,使莫高窟的形象更为立体、全面、充盈。写作内容上,既有写实,又有想象,虚实结合,展现了敦煌真实又虚幻的美。

所描写的壁画作品具有代表性:从古代异域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到佛教经变故事、世俗画等,包罗万象,数量繁多,并且描写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体现出莫高窟的另一特点:洞窟多,壁画多,历史长,内容广,丰富独特,气象万千。

作者的感情真挚,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有对古代艺术家勇气的倾佩,有对工匠不惜光阴与生命的赞美,有对艺术家忘我奉献,克服艰难的致敬,以及对常书鸿及其爱人忍饥挨饿,日夜辛劳,用青春守护敦煌的敬佩。还有对民族之间友爱的赞颂,和为一种“汇聚“而心生的感动。这种汇聚包括世界文明古国之间,几大宗教之间,各种语系之间,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各种肤色,职业之间,各种商品与动植物之间等等在敦煌的汇聚。正是因为这种汇聚才给现今的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壁画,雕塑,供我们流连探讨,抚今追昔,不禁感到无比幸福与骄傲。

还有,对于特殊艺术品的描写使得敦煌壁画与众不同,别具特色,增加了另一些看点。比如,壁画中出现了老鼠,出现了对人物大便时情景的描绘,出现了充满浪漫主义氛围的绘画,比如:“有的画家竟然画一个乐队,而不画一个人,所有的乐器都系在飘带上,飘带在空中随风飘拂,乐器也就自己奏出声音,汇成一个气象万千的音乐会。“

暂且说到这儿,说得再多也没有原文精彩。后附上季羡林先生《在敦煌》的原文,供大家阅读欣赏。

END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