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策展跨界文旅

去年文旅很火,而且从目前扩大内需的态势来看,文旅项目会持续地火热。所以我相信许多的伙伴在过去几年乃至未来许多年,都已经或将要碰到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跨界文旅?展示策划可以创作文旅项目吗?展示策划可以变成文旅策划吗?我们可以融合吗?
这篇文章将分享展示策划跨界文旅策划的基本逻辑,看完下文后,你可以回来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我认为策展跨界文旅,你需要做的是以下三件事情:

重新建立你的知识架构

如果你是一位影片策划,那么你可能熟悉导演、编剧、三维、渲染、剪辑等等工种的工作,由这些知识构成的框架,可以支撑起影片策划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位展示策划,你的认知边界可能需要再扩展10倍,从展品到设计到项目管理到落地实施,展示知识体系是你成为一位展示策划的骨架和血肉。
是的,每一个职业都拥有一定的知识架构。
因此当你想跨界去从事另外一个行业领域时,对新领域行业知识的补充也就成了必然。
所以策展人或展示策划可以从事文旅策划吗?
当然是可以的,只不过同样的,你要重塑你的知识架构,如果把你现有的认知比做一个泡泡,那你这个泡泡需要跟别的泡泡融合、扩充、变形,并最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行业认知。
而文旅的策划大致包含了文旅空间结构、文旅商业运营以及文旅项目案例的认知。
策展类空间的面积是相对较小的,相对于一个文旅项目,它可能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就像从传统住宅设计师到展示空间设计师一样,当空间数量级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看到一个项目的视角、眼光和心态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所以你需要开始学习包括建筑、景观、主题乐园、商业街、综合体、旅游景区、城市规划在内的各类拓展学科。因为你很快将会发现,用建筑师的视角、景观设计师的视角、主题乐园设计师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项目它们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它们的思维方式和切入点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站在建筑师的视角,建筑本身就可以成为文旅的爆款,或者主要的体验项目,想一想网红图书馆建筑、公共空间的建筑重塑。

站在景观设计师的视角,你可以用景观语言来替代传统的展示语言,可以把一个公园变成一个博物馆,你可以想一想你所在的城市公园,旅游景区。

而站在主题乐园设计师的视角,空间又可以再次放大10倍到100倍,建筑景观、游艺装置、商业空间、综合体都将成为你的武器,想一想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

建筑、景观、主题乐园、商业街、综合体、旅游景区、城市规划,每一个学科和业态都可以带来新的思考,所以你都可以对他们进行调研、借鉴学习。
不过不要感觉到有太多负担,因为文旅体验的海纳百川,所谓“全方位的知识构建“只是理论上存在的,所以即便你只学习了一些其他的跨界学科,比如民宿的设计、大地景观的设计、公共艺术雕塑,你照样可以用它们打造出一些旅游产品,所以这个学习的过程是可以不断持续、迭代进化的。

那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呢?
书籍与案例
书籍的话,每个行业或业态类别选择5~10本的书籍,精读其中的1~2本,泛读其他,然后阅读一些比较前沿的论文以最新的商业文章,基本上你就可以构建对这个行业或领域的基础认知。
案例方面,对现有商业或管理案例的分析也是必要的,你得知道现在别人是怎么做的,那些成功或失败的项目是怎样的?你认知的案例越多,甚至你可以从案例当中推导出属于你自己的文旅策划理论。
这个过程不断的持续下去,基本上你就可以构建出你对文旅行业的认知架构了。

重新整理你的工作流程

每个行业都有适合它的工作流程,每个项目也都有适合的工作流程。
幸运的是作为空间类领域的策划,文旅策划和展示策划的基本流程相近。
你依然可以从定位、内容、空间、运营四要素进行类比创作,你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展馆四要素——定位、内容、空间、运营》,只不过你要注意的是,因为空间尺度的不同,它们的逻辑顺序、关注点可能要有所不同。
比如在定位层面,文旅策划定位时你会更加关注周边业态的数据、人群的消费水平、项目的差异化。
而在内容、空间和运营层面,文旅策划是有代际的,每个阶段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
大杂烩型的传统文旅:以自然资源为最主要的卖点,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有”就已经代表着实力,并且大家的消费品频次不高,看到义乌货满街的旅游景区时,你也不会觉得他有多突兀,还会觉得非常的新奇,所以重点是“有”和“全”,而不在“逻辑”和“内涵”。
业态复合型的传统文旅: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出行的频次增加,眼界扩展,对传统同质化严重的商业街商业景点表示失望,于是差异化出来的业态型文旅空间就逐步占据了主流,反正我把新空间先规划出来,然后招商就完了,所以这个时期重点关注的是“招商”、“招商资源”。
新内涵型的融合文旅:经济继续发展,市场继续内卷,人们开始追求品牌、主题、ip,希望千馆千面,千街千面,千镇千面,那么规划的逻辑就得反过来,先策划内容,再进行空间的设计,然后进行业态的招商。
……
不同类型的文旅项目,他们的流程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资本前置型、运营前置型、 Ip前置型、创意前置型等等,定位、内容、空间、运营四要素的排列顺序与组合方式也会不一样,这需要你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有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设计方式可供你参考:参考同类案例。
比如引进某个IP主题乐园,你可能要做的是IP评估-资本评估-资源评估-概念策划与设计-商务谈判-初步规划与设计-深化规划与设计-项目实施与管理-项目招商与运营。
比如原创某地方文化的旅游项目,你可能要做的是内容整理-概念策划与设计-初步规划与设计-项目立项-项目招标-深化规划与设计-项目实施与管理-项目招商与运营。

用实践将他们完全融合

前面两者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难点。
你会发现你必须经历许多实际项目的磨练,才能把许多的细节问题发掘出来,才有可能真正地操作好一个项目。
所以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多的案例,我怎么感觉还是不大会做文旅。
很简单,你的案例不够,你的实践不够,对行业的深度认知不够。
而这是需要时间和机遇来进行的。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不妨先构筑自己的基础认知,现在策展与文旅已经不断的融合,项目机会总会不期而遇的,到时候你可以适时入局,从小项目做起,然后迭代升级。
时间是最大的门槛。

后记

其实你会发现,无论你想进军任何一个行业,你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上面三件事:
更新认知——重塑流程——实践融合
作为策划或策展人,我们具备一些优势,比如比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边界扩展和融合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讲故事的能力等等,所以不管你在哪个策划领域,只要将本领域技能树点满,你都会发现跨界到其他的策划领域都是比较轻松和容易的。就像一个煤炉,当你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同化其他的煤球,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所以,去年初有策划伙伴问我,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不用担心,我们的未来,无处不在。
绿色会展 有你有我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