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游玩12个最推荐去的景点!烟花三月,正是赏广陵美景的最佳时候!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建城距今已有2500余年。
太白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多少游客对三月的扬州心驰神往。
三月,总要去趟扬州吧,吹吹大运河的晚风,走走宋朝老巷东关街,逛逛瘦西湖,感受一下广陵的精致优雅~
人间仙境属江南,诗意江南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雍容华贵的象征,有人说,不到瘦西湖就等于没来过场州。
它的美在于湖面瘦长纤细、蜿蜒曲折,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
漫步于瘦西湖畔,万般诗情画意尽显其中。整个景区是由湖、桥、亭、花、草、树构成,景色宜人。
桥多且各有姿态,以二十四桥最为有名,景点主要集中在中部,徐园、小金山、万花园一带,其中万花园堪称最佳。
因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又因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任大明寺住持而闻名天下。
历史上大明寺多次被毁坏,又多次重建。
牌楼,正面有篆书“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恰为一联,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
牌楼前的两只石狮为清代遗存。牌楼后是天王殿,即大明寺正门。
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是一个承载着西汉历史风貌的地方。位于蜀冈之上,以汉代文物和仿汉建筑的完美融合。
通过广陵王地宫展厅、王后寝宫展厅、广陵潮涌展厅、特展厅、细君文化园和文博体验馆等不同展厅,将汉代文物和仿汉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来这里可以体验身临其境的历史之旅,并且通过近距离欣赏宝贵的文物、了解汉代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全面了解西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风貌。
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一座供奉文昌帝君的祠堂,是明清两朝扬州学子举办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扬州的地标性建筑。
在我国有很多文昌阁,是古代文人心中的圣地。而扬州文昌阁,更是享誉海内外,成为文人偏爱的地方。
高约24米,分为三层,三重檐、圆顶,上盖筒瓦,并置葫芦顶,与北京天坛祈年殿相仿,为魁星楼建筑制式的明代建筑。
每层都有不同的展示:一楼的墙上,嵌有三块石碑,即文昌阁修缮碑记、扬州府学文津桥记、重修府学县学记;二楼,主要展示扬州代表性文物和历史名人;三楼则是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其他文化神明的场所。
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1818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其整体布局以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颇有书卷之气,尽显儒雅之风。
从北往南依次为竹林区、假山区、住宅区,分而独立成章、各奏华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
原名寄啸山庄,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被建筑家罗哲文称为“晚清第一园”。
清光绪九年(1883年)何芷舠辞官离职到扬州,何芷舠归隐扬州后,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在千姿百态的园林中,它的独特让人过目不忘。
全园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还蕴藏着四个“天下第一”,三处位于西园。“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亭”、“天下第一山”。
是扬州城里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有1000多年的历史,也是当年的盐商聚集之地。
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以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科技面貌,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馆内设置2个基本陈列和9个专题展览,在11个独具特色的展示空间里,不仅可以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
还可以看到运河上的水利工程、漕运盐利、商业贸易、宗教信仰、饮食风物、戏曲诗词、舟船样式、市井生活,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如何与“一带一路”交汇等。
清康乾年间,有一批著名的书画家集中于扬州,声气相投,互为影响,形成扬州八怪。
“八怪”中主要有金农、郑燮、李方膺、李鱓、黄慎、高翔、汪士慎、罗聘,还有边寿民、陈撰、杨法、李葂、闵贞、高凤翰、华喦。
而扬州八怪纪念馆,是集中展示、宣扬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性纪念馆。展厅中陈列有“扬州八怪”书画,供游客品赏。
亦称西塔,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更有京杭运河宝塔湾之称。
建于874年,唐懿宗宗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在遍访名山古刹,云游至高邮后,遂在此结茅禅修,禅师精通佛理,专心弘扬佛法。
法务之盛传至朝廷,僖宗拨款修建寺院,赐寺名“镇国禅院”。
镇国寺塔的塔身全部用青砖砌建,高 25 米,呈平面方形。塔顶为四角攒尖式,顶端直立着二米高葫芦式紫铜塔尖。
三到五层的塔门两旁砌有突出的半圆砖柱,层层之间都有叠砌砖出檐,明显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在全国 600 多座古塔中,堪称翘楚。
位于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
明隆庆二年(1568),知州赵来亨按旧制重建。此后,知州张德盛、冯馨、朱荣桂等人先后重建或增修。
盂城驿有厅房100余间,包括有驿站、驿舍,秦邮公馆、驿丞宅、武官厅、马神庙、马棚、库房、监房、驿卒宿舍等建筑。
邵伯古镇是大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2014年邵伯的明清运河古道、码头群、古堤、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邵伯与其说是古镇,不如说是个码头船闸更贴切些!在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东堤,是清康熙年间修建的四个古码头遗址,自北向南分别称为竹巷口码头、大码头、朱家巷码头和庙巷口码头。
这四座码头是大运河上南北往来的商客在邵伯镇的主要停靠处,也是邵伯镇及大运河以东地区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的主要场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