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江南六日游 (六) 作家靳德信

admin2024年03月03日 17:19:38国内旅游目的推荐128

(六)

 

     第三日游览雷峰塔、苏东坡纪念馆和黄公望故居

     雷峰塔在西湖景区南岸,从我们下榻的酒店坐旅游车出发,大约二十分钟就到了。下车后远远就看到雷峰塔矗立在半山腰,金黄色的塔尖插入云端,闪着光芒。随着密集的人流,踏上电梯,到了塔基层。张老师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塔实际叫雷峰塔保护罩,是2002年建成的,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总高71.679米,总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89平方米;塔身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基层下面才是原雷峰塔遗址。

   我们走步梯下到台基层,就看到倒塌后的半截塔,全是用砖砌成的,虽然隔着很厚的玻璃罩,转缝还清晰可见。我们一边看遗址,一边听张老师讲雷峰塔的故事:

    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7年,原名为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它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造的。为什么叫雷峰塔呢?是因为这里有一座叫雷峰的山,塔又建在雷峰山上,所以把塔叫成雷峰塔。原塔有五层楼高,砖木结构,地基全是用砖砌的。在明朝年间,倭寇怀疑塔内藏有兵器和金银珠宝,点了一把火,木头都给烧毁了,只留下砖骨架。

    张老师指着展厅的图片说,就是这样的塔,在1924年9月突然倒塌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倒掉的雷峰塔。

     “为什么就塌了呢?”一团友问。

     张老师先给我们讲了《白蛇传》里的神话故事:法海为了镇压白素贞,建造了雷峰塔,把白素贞锁在塔里。塔的倒塌之日就是白素出来之时。当地人们想救出白素贞,就开始拆塔底部的砖,砖越来越少,支撑不住了,最终就倒塌了,还钻出一条白蛇。一种说法是白娘子和许仙生下的孩子许士林是文曲星下凡,考中了状元。说明这砖很有福气,家里有这里的砖,孩子就会金榜题名,于是人们就把塔上的砖你一块他一块的搬走了。还有一种说法,当地人以养蚕为生,而蛇要吃蚕。这塔既然能镇蛇妖,就能镇蛇,所以家家往回搬砖,渐渐的塔就扛不住了。这些神话传说不可信,倒塌的真正原因是年久失修、历经战乱、倭寇纵火焚烧破坏所致。后来考古队挖掘了遗址才揭开了雷峰塔之谜。接着张老师指着陈列的一块大石头讲述了考古队挖掘的过程,一一介绍了挖出来的珍贵文物。其中有最珍贵的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

     看过文物从台基层出来,走到电梯层,乘坐电梯上到五层,再走步梯上了顶端,也就是第六层。向下一望,整个西湖尽收眼底。可是天公不作美,正下着小雨,雾蒙蒙的,远处的景色根本就看不见,就连最近的苏堤也看不清楚,隐隐约约能看见与雷峰塔遥遥相对的静慈寺。从四周转了一圈就走步梯下去,一层一层的看。第五层,是拥有一个运用精湛贴金艺术制成的金色穹顶,穹顶中央有一朵硕大的莲花,金光闪闪,张老师说,四周共有2002个小金佛,是为了纪念雷峰塔是2002年建造的。

     第四层四周是西湖十景图,第三层是雷峰塔的经典诗词文化,是从历代赞美雷峰塔和雷峰夕照的诗词作品中精选出的名篇佳作。第二层是浮雕,展示了钱俶造塔的故事,名为《吴越造塔图》。第一层 是木雕,刻有人们所熟知的白蛇传里的故事:盛会思凡、雨中借伞、端午显形、昆仑盗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囚禁塔内、塔破团圆。这些木雕形神具备、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精湛的工艺让你感到无比惊叹。

     看完一层的木雕,就走了出来。我一步一回头,总想多看一眼雷峰塔那高大庄严的外形。对于塔里的景观,特别是那些木雕,因为时间关系,加上人多,都是走马观花,匆匆忙忙的拍了几张图片,实在是美中不足。

相关阅读:

江南六日游 (一)序言   作家靳德信

江南六日游 (二) 作家靳德信

江南六日游 (三)   作家靳德信

江南六日游 (四)   作家靳德信

江南六日游 (五)   作家靳德信

靳德信,生于1953年,阳高县古城镇人,退休教师。爱好写作,绘画,书法,作品见于阳高《杏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