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旅游攻略

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游记

admin2024年03月01日 19:30:34旅游攻略100

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游记

2019年“五一”劳动节,我们一家三口去了济南旅游。“济南”因位于 “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一的古“济水”之南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山川崇拜的文化传统,“五岳四渎定九洲”,“ 五岳”和“四渎”都曾是重要的国家级祭祀对象,只是现在知道“五岳”的人多,知道“四渎”的相对较少。

济南境内泉水众多,素有“泉城”的美誉,虽是北方城市,却有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优美景色,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济南不仅自然景色优美,而且历史上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杜甫当年在济南的“历下亭”参加聚会时,就曾称赞:“此亭海内古,济南名士多。”(《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我们住的宾馆在五龙潭公园附近,当天下午就去公园转了转,看到公园内立着一块“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的石碑,才知道这里竟然就是秦琼故居所在地,心情不免有些激动。儿时听评书《隋唐演义》,痴迷于上面的英雄人物,常与小伙伴们比赛背诵隋唐十八条好汉的排名:“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十六条好汉秦琼…… ”,乐此不倦,没想到今天在这里邂逅了秦琼故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秦琼可能是仅次于关羽的 “忠义”形象代表,成语“两肋插刀”就来源于他。当年,秦琼还在历城县(济南)当捕头时,有“响马”在济南境内劫了靠山王杨林的皇杠,他奉命捉拿。在发现误传名叫“牛通”的“响马”其实是自己的好兄弟程咬金和尤俊达后,秦琼毅然做出抉择:“金妆锏对棒,夜打登州城,两肋插刀劫牢反狱救牛通。(清·华广生《白雪遗音·八角鼓·秦琼》)。后世据此故事引申出成语“两肋插刀”。

秦琼还是传统社会尊崇的“门神”,肩负着驱鬼避邪,守护家宅平安的重要职责。中国传统的门神形象主要有两种:一是上古神将神荼和郁垒;二是秦琼和尉迟恭。根据《隋唐演义》《西游记》等的说法,唐太宗登上皇位后,夜间睡觉时常受鬼怪惊扰,于是派秦琼和尉迟恭两人在寝宫外守护,果然鬼怪惧怕两人的英勇神武,不敢再来。考虑到每天让两人通宵值守也不是长久之计,唐太宗就令画师将两人的形象画在寝宫大门上试试,结果也同样有效。此事传到民间后,大家争相模仿,秦琼和尉迟恭也就成了广受欢迎的家宅守护神。

上面的传说只是小说家言,但唐太宗在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画像却是史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中,秦琼位列第二十四,妥妥地垫底,远低于尉迟恭的第七位,也低于程咬金的第十九位。这与他在小说和演义中的江湖地位和影响力很不匹配,恐怕让很多深受评书和小说影响的人大感意外。

对于秦琼排名为何垫底,以前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不积极;二是后期秦琼伤病缠身,基本处于退休状态,没有再立新的战功。上世纪九十年代,秦琼父亲的墓葬在济南被发现,通过出土资料研究,学术界指出了第三条可能的原因:秦琼并不是如评书和小说中所说的那样,是北齐将门之后,而是出身寒门。

虽然凌烟阁排名垫底,但相比那些出生就在“罗马”的“关陇贵族”子弟,出身寒门的秦琼能通过自身奋斗而抵达“罗马”的中心,已实属不易。一百多年后,中唐的李贺就曾感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

在济南众多的“名士”中,最有名的可能要数“济南二安”,也就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

李清照的诗词集名为《漱玉集》,其故居就在漱玉泉畔。李清照的前半生过着闲适优雅的贵族生活,济南的山水在其笔下也充满了婉约之美:“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聚》)。

李清照的后半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人生巨变,历经磨难之后,她血性刚强的一面也被激发了出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

辛弃疾出生时,济南已处于金国的统治之下,但他自小就有恢复中原之志。二十刚出头,辛弃疾就参加了济南老乡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并奉命南下联系加入南宋政权。辛弃疾在完成任务返回后,却得知耿京已被害,叛徒张安国投敌。当晚,辛弃疾率五十勇士夜袭张安国所在的金国军营,活捉张安国后押赴南宋临安(杭州)斩首示众。辛弃疾的壮举一时震惊天下,名动朝野。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这更多只是小说和演义中的情节,在现实中能做到这一点的,辛弃疾可能是极少数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人物。

南归后的辛弃疾积极主张恢复中原,向朝廷献上了《美芹十论》,提出了周密详尽的北伐方案,但主和的南宋朝廷却置之不理。一生壮志未酬的辛弃疾,在晚年也只能无奈地叹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概然谈功名》)康熙也曾为辛弃疾惋惜:“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大明湖公园内有座“铁公祠”,供奉的是明朝“靖难之役”中忠义不屈、以身殉职的铁铉,济南人将他视为城隍爷。

“铁铉守济南”是历史上极富传奇的故事。当年,燕王朱棣在济南城外击溃中央政府主力军,从未打过战的文官铁铉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收拢残兵誓死守城。面对久攻不下的局面,朱棣决定炮轰城墙,进行强攻。足智多谋的铁铉在得知消息后,命人连夜赶制了大量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主牌,将其分别挂在城墙的各个垛口。第二天,朱棣一看满城墙他老爹的神主牌,顿时傻了眼。他起兵的借口是冠明冕堂皇的“清君侧”,可不是造反,不能干炮轰太祖神主牌这种政治不正确的事,有些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只得无奈放弃攻打济南城。

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对坚决不降的铁铉及其妻女进行了恐怖、残酷和令人发指的报复。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等文章中,一再提及此事,以此深刻揭露和批判传统帝制中最野蛮和凶残的黑暗面,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对待传统文化,看来还是要坚持辩证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上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曾在济南两度执教于齐鲁大学,写下了《趵突泉的欣赏》《大明湖之春》《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等散文名篇。他在《吊济南》中写到:“在那里,我努力的创作、快活的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的,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更明显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画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与老舍同时代的梁容若先生也曾客居济南,写下了《我看大明湖》。他在文中写到:“我在湖边做客,住过整三年,我玩味过它的春夏秋冬,我领略过它的晴雨昼夜,理解得越深,越觉到它的可爱可亲。我爱齐鲁,我爱明湖,在‘一天一地一圣人’的省份,我体味到中华民族的优秀面和‘地灵人杰’的真意义。”

《我看大明湖》曾长期是台港澳三地中学国语课的必修篇目,据说琼瑶在《还珠格格》中安排乾隆在大明湖初逢夏雨荷,古龙将《楚留香传奇》系列第一部《血海飘香》的主要故事情节安排发生在济南和大明湖,都是因在学生时代熟读此文,因而对济南和大明湖神往以久之故。“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呵!呵!

鲁菜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中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其制作的讲究可从鲁菜名点“葱味包子”的传闻中窥见一斑。相传,明朝著名学者李攀龙想吃带有葱香味的包子,但又不想肉馅中有葱。面对这一难题,他家聪慧的厨娘想到了办法:将切成段的大葱从包子捏口处插入包子馅中,外面露出一小段,等到快蒸熟时,抽出葱段,将捏口封好,蒸熟后就成了有葱香而不见葱的包子。

李攀龙故居“白雪楼”位于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内,与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区连成一片,是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韵味的集中承载地段。我们在这一带整整转悠了一天,景区内游人如织。

济南是鲁菜重镇,到了济南,自然要品尝鲁菜。去了一家网红鲁菜馆,点了招牌菜“九转大肠”“爆炒腰花”“糖醋鲤鱼”和“一品豆腐”,感觉咸鲜爽口,再喝上一扎泰山精酿鲜啤,真是惬意无比,在人群中拥挤了一天的疲劳也一扫而尽。

三天的行程,收获满满,快乐多多。金代著名学者元好问曾感叹:“羡煞济南山水好”和“有心常做济南人”,相信到济南旅游的人都会发出同样的感叹。

              (二0二四年三月一日,三石于宣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