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安阳曹操高陵门票 | 曹操高陵门票导游词语音讲解

admin2024年03月01日 19:17:22国内旅游目的推荐115


操高陵门票 | 成人电子票

有效期:30日

      价格:50

优惠价 ¥45元

高陵曹操墓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曹操高陵,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曹操一生的生平展示,通过这个时代表让我们共同的了解一下一代枭雄曹操。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了自己的政治谋划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大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恒,彻底的铲除了袁氏家族,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就任东汉宰相,7月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刘联军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巩固了整个魏国的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封其为魏公,并赐冀州,并州十君与曹操,同年曹操建铜雀台,并享有:参拜不明,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15年降服汉中张鲁

公元216年,汉献帝封其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与洛阳逝世,享年66岁

曹操一生没有称帝,他死后有他的儿子曹丕追封其为武帝

我们看旁边有两个字;衮雪,有的人会说为什么衮字旁没有三点水,这里有个故事,  在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七月,曹操于阳平关(今勉县)打败张鲁兄弟之后,曾在汉中停留五个多月,为洗尘赏景,游览了褒谷的大好风光。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高气爽,野花飘香。曹操带领文官武将,侍从三十多名,经花村(现河东店),沿峡谷,乘舟溯河而上,直奔石门。在这里,人们尽情的观赏了如锦似画的山水。上游,滔滔褒水一泻而下,巨浪如一头凶恶的雄狮,向河中阻挡它前进的巨石撞来,顿时银花四溅,水星翻飞,雨雾空蒙,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那溅入空中的水珠,又如雪花轻摇漫舞的飘然而落。 

  魏王完全被这种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所吸引,不由得心荡神怡,豪情满怀,心想,难怪当年的张良、郑子真都在这里隐居,真乃天堂也。这时心胸宽阔,才华四溢的大诗人曹操,触景生情,顿时诗兴大发。停立船头,激奋昂扬,气势磅礴,索来文房四宝,奋笔疾书“衮雪”二字以比喻之。 

  魏王题诗,文武争看。大家虽然早巳看出了“衮”字少了三点水,各自内心思虑,面面相觑,默默无语。这时一侍从挤到前边,不知高低的问道: 

  “丞相大人,字写的苍劲有力,别具一格,但……。” 

  “说下去。” 

  “但……但是‘衮’字缺……” 

  “缺什么?缺三点水是不是?”曹操用手一指滚滚激流, “这不是水吗?” 

  在场的文官武将,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不由得哈哈大笑。从这起,后人就把这一故事编成顺口溜: “狂涛巨浪流石边, ‘衮’字旁边不用点”。这“衮”字的写法从此一代传一代,直至今天。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沙盘了解一下曹操高陵,探索曹操高陵,我们首先要从鲁潜墓志讲起,鲁潜为后赵大仆卿都尉,正三品,朝廷重臣,在墓志中有这么一段话:“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考古专家推论,这里所说的魏武帝陵应该就是高陵(西陵),高决桥应该为高穴桥,古代“决”通“穴”,这说明曹操的墓地应该在西高穴村附近。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与建安23年,也就是公元218年,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这里海拔107-103米,,比3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10米,符合其“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 ,在墓室上面未见有封土,与曹操令日:“不封不树”的要求符合。该墓位于西门豹祠西6,5公里,参照物西门豹祠准确,,该墓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埋葬较深,仅其墓道就可见一斑。墓道长近40、 上口宽近10、最深15米。宽度比已被认定为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湾漳大墓宽两倍还多,长度也多出10米。 因此,此墓应为王侯一级的,与魏武王曹操身份相符。整个墓室深达15米,也与曹植在其《诔文》中所写 的“窈窈弦宇,三光不入”相符。  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高陵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年代标尺。

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组照片,这是一张画像石的照片,以为画面抛光后十分光滑,所以照片有反光,这是一比一临摹的一幅画,画像内容有“神兽”、“七女复仇”、“宋王车”、“文王十子”、“咬人 ”、“喝酒人”等,图画精美,画工精细,人物生动形象,是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由于画像石残 块数量太多,残损严重,且因盗墓,位置已经挪动,故暂未编号,仅做数量统计。

上面的两幅照片是曹操高陵的航拍图,我们通过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2号大墓是甲字形,后面有两个盗洞,在上方有两个圆形的洞。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灵魂升天的地方,一种是透气的地方,1号墓为刀把形,坐北朝南,正在进行挖掘,在下面的是一个石壁,我们知道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圭为天,壁为地,圭壁合一带表天子的地位,壁式古代的一种礼器,一般为玉,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石头做成的,还是和曹操的节俭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我们接下来看到一件衣服的雕刻,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一个宽度仅仅5毫米的地方竟然有7跟线条,而且还没有重叠的部分,可见是一级的雕刻师,这些雕像不仅有动物,人等而且还出现有龙的图案,更是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帝王级

 这座东汉大墓,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据统计,出土器物250余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壁、石枕、刻名石牌、陶俑等。其中刻铭石牌共出土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极为珍贵的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挌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另一类石牌为六边形,长8.3厘米,宽4.75厘米,厚0.7厘米,上部有穿孔,主要集中于后室南侧,有的在陶器和漆器下面

我们来大概的了解一下,这是铜带钩,铜带扣,别在腰间可以做装饰品,也起到了腰带的作用,这是一把剑旁边是一把骨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比现在的一尺要短10厘米左右,通过这把尺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当初的度量衡,在下面的图案是玉珠,玉抉,磨损的已经非常严重了,玉珠上有孔,当初应该是穿起来的,玉诀上有龙的图案,一般只有帝王才可以佩戴

钱币仅仅出土了3枚,但是却给我们六下了研究当时宝贵的财富

接下来我们去后院来共同的了解一下曹操高陵,我们现在所走的这片土地就是当时1800年前的土地,位于南面的是1号大墓,墓主人的身份尚未被确定,正在进行挖掘,我们面前的2号墓变时曹操大墓,边上的土是经过了1800年自然形成的保护层,正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墓道,我们看到为一条墓道,西汉时为4条,东汉改为1条,也是为了防止盗墓,右面的小道是为了方便考古学家上下而设立,旁边我们看到有8层台阶,曹操一声是没有称帝的,所以台阶数也没有采取九五之尊的9,每个台阶高115厘米,最后一截高2米,相当于8层半,墓道的土层的颜色和周围是不一样的,有红土,黑土,黄土砂浆石等多种土质,推测应该与金木水火土有关,在墓道中还发现了一些工具的残留,可能是在施工时,工具破损,无法正常使用,直接留在了墓中,对研究当初的生产工具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接下俩我们通过照片了解一下墓室 砖砌双券拱形门,外券宽1.95、高3.03 。由于被破坏,墓门已不存在,仅留宽0.24米的门槽。外有三道封门墙共1.2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墓门的青砖,我们可以看到砖与砖之间的距离非常小,专家推定每一块砖都是仔细打磨过的,墓室的砖大小相同,长50厘米,宽25厘米,砖重24公斤,墓为砖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平面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高6.4米。青石铺地,顶部有伞块砖封顶,非常牢固,也应用了一句话,山角形具有稳固性,。前室有南北两个平面为长方形的侧室,南侧室南券形顶,北侧室为四角攒尖顶。前室与侧室之间由甬道相连, 甬道券形顶,并有门隔,现仅存门槽,侧室和甬道均为青石铺地。在前室靠近甬道处发现一个头骨,经鉴定为男性,年龄60岁左右。 连接前后室的雨道为券形顶,青石铺地。

  后室为四角攒尖顶,高6.5米。青石铺地。在后室靠后部发现六 个石葬具痕迹,推测应有石棺床一具,其上放置木棺。发现头骨两个以及部分骨骼,散落于整个后室内。 经鉴定,均为女性,一个50岁左右,另一个20左右。

  墓壁内表面抹有一层白灰面,并有上下多层铁钉,前室钉外端为圆孔状,个别圆孔上还有丝绳残痕; 后室钉头为钩状。 专家分析墓穴地面和墙壁都是白色,没有壁画,钉子可能是悬挂幔帐使用的,可以改变墓室的氛围,非常有情调

  经发掘,墓上未见封土。墓室西部断崖处有一直径3.8、深3米的大型盗洞,未盗到墓室。断崖 下有南、北两个盗洞,其中1号盗洞由于上部地层已经被砖场取土时挖掉,时代不明;2号盗洞为现代,直 径约1米。在清理1号盗洞时,在距地表5米处的盗洞周围,出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考古学家就是从2号盗洞进去的。

这座大墓的发现填补了曹魏时期陵墓的一项空白,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生活习俗等都有重要意义。好了,关于曹操墓的讲解到此就结束了,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

▲墓葬前室

▲墓门

▲上面三图为曹操墓方位示意图
▲曹操高陵平面结构图
▲曹操高陵与守陵户发掘位置
1998年,后赵驸马都尉鲁潜的墓志在西高穴村出土,指出其与曹操墓的相对位置。鲁潜与曹操生活年代仅间隔百年,所言所指,具有较高可信度。鲁潜墓志铭属于后赵建武年间上面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方位,表明曹操墓与鲁潜墓大概相差两百余步。这不仅是当今确定曹操墓所在的重要佐证,同时也证明了当时曹操墓的位置是清晰明确的。
 ▲鲁潜墓志
▲鲁潜墓志发现地点
高陵出土文物概况
出土遗物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漆器、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等。其中,有反映墓主人身份的刻铭石牌和铁甲、剑、镞以及时代特征明显的铁帐架构件等。另外,还有铜带钩、鎏金盖弓帽、大量的云母片以及陶器残片等。
遗物主要出于下部最底层淤土中,前室出有鎏金铜盖弓帽,铁铠甲、镞、剑,大量陶器残块,以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圭形石牌7块。前室南侧室内发现2件陶俑。后室多处发现漆木器,器形不明。还出有石圭、璧和金丝、金纽扣、玉饰件、云母片、铜泡钉、铁镜、画像石残块等,还出土较多棺钉。后室南侧室的门道集中出土了50余块六边形刻铭石牌。
高陵文物出土时的情况
‍‍
墓中还发现了三具头骨,经鉴定一具为60多岁的成年男性头骨,符合曹操去世时六十六岁的年龄。另外两具为女性头骨,年龄分别在50岁以上、20 多岁,推测应当属于在魏明帝曹睿统治时期祔葬高陵的卞太后,以及卞太后的一位陪葬侍女。
▲曹操头骨
▲曹操头骨
(一)石器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枕
慰项石也就是抚慰脖子的石头,我国古代有砭石热熨疗法,可舒缓经络,缓解头痛之功效。这件慰项石接触后脑和脖颈的区域色泽黑亮光滑,看来是经常被使用,这与曹操晚年被头痛困扰的症状正好契合。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枕
墓穴中还出土了石器的圭和璧,圭和璧是天子与诸侯特有的礼器,彰显墓主人地位非凡。
▲出土石璧
曹操高陵 一同出土的60余枚刻铭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黄绫袍锦领袖一”“黄豆二升”“香囊卅双”“竹簪五千枚”……这些石牌或为圭形,或为六边形,以汉隶书体刻器物名称、数量,大都字态雅逸而不失端庄,规矩间不失浪漫。
这样的石牌在此前考古发掘中从未出现。直至2016年,疑为魏明帝曹叡安葬爱女曹淑之地的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300余枚尺寸、格式相类的石牌,人们方意识到,这些精致的刻铭石牌,是曹魏时代墓主崇高身份的象征。
▲具有 “魏武王”字样的刻铭石牌遭打击或断裂
▲有裂痕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圭形石牌
‍‍‍‍‍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
▲刻有“短矛”字样的石牌
▲刻有“大戟”字样的石牌
▲曹操墓出土的石牌
这样的石牌在此前考古发掘中从未出现。直至2016年,疑为魏明帝曹叡安葬爱女曹淑之地的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300余枚尺寸、格式相类的石牌,人们方意识到,这些精致的刻铭石牌,是曹魏时代墓主崇高身份的象征。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龙雕刻残块
▲龙的形象残石
曹操墓出土的建筑石构件,均为残块。主要出自距地表深5米处的1号盗洞周围,少数出自墓室内。有石刻瓦当、门柱、画像石块以及雕龙等残块。画像内容有“神兽”、“七女复仇”、“宋王车”、“文王十子”、“咬人”、“喝酒人”等,图画精美,画工精细,人物生动形象。
▲龙的形象画像石
▲曹操高陵出土的画像石
▲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
▲画像石中的羽人与神兽形象
▲石棺残块
▲曹操高陵出土石碑拓片(公安机关追回)
(二)铁器
主要有铠甲、剑、镞、削等兵器。根据出土铭牌的记载,随葬品中兵器至少还有短矛、大戟、大刀等。另外,还有镜、帐构架等。由于铁铠甲数量较多,锈蚀、残损严重,未编号,仅统计了数量。
铠甲数量较多,有大量散片,部分锈蚀在一起,成扇形鱼鳞状。甲片四周有穿孔,从锈蚀在一起的部分铠甲看,上部为牛皮缝边,以牛筋缝合。
▲铠甲残片
▲二号墓出土铠甲残片
▲二号墓出土铠甲残片
《三国演义》的刀光剑影中,曹操的“倚天剑”“青釭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据介绍,曹操墓中共发现4件剑身残块,均为钢质,部分还带有剑鞘残痕,分属3个不同个体。还有大型刀4件、中型刀2件、小型刀11件,大部分已残损,其中一把刀的环首上发现含有金箔的编织物包裹。
▲环首刀
▲剑柄
▲弩机构件
,2件,1件出自扰土中。
镞 有散件和成束之分。木柄。镞头呈四棱状,较钝。镞铤与木柄相结合处由丝线缠绕固定。
▲箭簇
错金铁镜1面,外包有丝织物,已锈蚀。半球形钮,其边缘对称有两个支点。根据铭牌记载,墓内有镜台一,所以此镜在随葬时应置于镜台上。

▲错金铁镜
(三)铜器
出土铜器有鎏金盖弓帽、伞帽、铃、带钩、铺首、环、钗、泡钉、带扣、印符等。
▲二号墓出土汉五铢钱
▲龙的形象铜器
▲鎏金盖弓帽
▲二号墓出土车马构件
▲铜饰件
▲铜铃
▲印符
(四)金银器
有银质箱饰件、铺首、饰件、环和金纽扣、簧、金丝等。
▲金丝
▲银饰件
▲二号墓出土银饰件
▲二号墓出土银饰件
▲二号墓出土银饰件
▲二号墓出土银饰件
(五)陶、釉陶、瓷器
目前已知的器形有陶灶、耳杯、盘、案、壶、三足鼎、甑、罐、托盘、盆、熏炉、尊、厕、匕、砚、俑,以及釉陶罐、青瓷罐等。
▲曹操墓出土的陶鼎
▲高陵遗址博物馆展品
▲陶俑

▲陶井
▲三足器
▲陶壶
▲陶尊
▲陶砚
▲陶碗
▲陶案
▲陶熏炉
▲陶灶
▲陶井
▲高陵陵园出土的瓦当
曹操墓中,还出土了青瓷、白瓷等多件瓷器。有陶瓷专家认为,这批带釉的器物实际上涵盖了长江以南几个不同的地域类型。东汉墓葬中同时出现多个窑口的瓷器实为罕见,它体现了曹操的特殊地位及当时魏、吴的往来。

▲白瓷罐,胎体纯净,白色微微泛红,莹润发亮,有细小冰裂。▲青瓷罐▲釉瓷罐

唐太宗李世民在征伐高句丽的途中曾经拜谒高陵,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3年下诏为前代帝王名人墓冢设置了三户守陵户,其中包括高陵。

北宋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于963年下诏为前代帝王名人墓冢设置守陵户,其中为曹操高陵设置3户守陵户。在对盗掘的陵墓进行修葺之后,盗洞回填,恢复地表植被,曹操墓不仅得到了修复与保护,此时的外表也已难以辨识。

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在曹操高陵西侧发现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很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

▲高陵西侧出土的北宋釉陶龙头形建筑构件。
▲宋元时期遗存发掘区出土的部分瓷器。
▲宋元时期遗存发掘区出土的娱乐用具
(六)其他
包括骨器、玉器、漆木器等,其中骨器有残骨尺、簪等;玉器有璧、珠、玛瑙饼、水晶珠、玛瑙珠、佩等饰件,另有珍珠1枚、云母片若干;漆木器均残,器形难辨。
▲骨簪
下面这件玉觿,造型源于兽牙,原是用于解绳结的工具,后逐渐变为礼器,由解绳之意引申象征排忧解难。玉觿上可明显看出使用痕迹,专家推测,应为曹操常用物件。
▲玉觿
      墓中还出土了许多穿孔的云母片,有长方形、圆形、月牙形、水滴形等多种形式,推测来自替代玉衣的云母衣。
▲云母片
▲玉、玛瑙饰品
▲水晶珠与玛瑙饼
▲玉珠
下图这件水晶珠 质地纯净,在灯光的照射下十分精美。潘伟斌认为,水晶珠、玛瑙饼极有可能是曹操及陪葬女性的口含。
▲翡翠珠
      曹操墓中还出土一枚直径3.7厘米的玛瑙饼,由酱红色渐变为铬黄色,中部有呈波浪形的白色纹带横贯,晶莹剔透,华丽美观。在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如此精良的玛瑙制品十分罕见,此物可能是曹操生前珍爱之物。
▲玛瑙饼
▲金扣,推测为曹操衣扣。
在其遗令中,曹操要求“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墓中所见金、银、玉均为衣饰等日常生活器物,并不与曹操所言相违。
本文结语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曹操高陵这些珍贵的文物,如今静静陈列在高陵博物馆,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感叹着命运的无常,也倾诉着重获新生之后无尽的悲喜。

:素材文章来自网络和古城传统文化讲习所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