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运营|当我们谈论“文商旅”时
引/文商旅
2021年底我主动结束了服务了4年多的运营管理项目,2022年上半段做了一些自己非常喜欢但结果“事与愿违的事情”,加深了对工作和事业的认知。然后抱着对“职场”死心不改的心结开始接触项目。
这篇文章是在2023年接触到的一些项目,以及对方在找人过程中引发的思考,无论作为文旅人也好、商管人也罢,希望能帮助大家拓宽一些看问题的方向。
作者/运营无小事
什么时候开始的“文商旅”
不记得什么时候我们更多的开始谈论文商旅的融合,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物种”项目。在广东就有做的很好的文商旅项目,比如:名副其实的“正佳广场”、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等等。
从市场上来看,文旅人更多需要解这样一个题:商业项目如何被赋予文化、旅游的元素?这就符合近期我遇到城市优化、商业空间更新、文商旅运营的项目。无论猎头或是HR找到我,我想他们真心是想找干过文旅的人,也明确表达不想要传统商业的人。
可是我总觉得谁都没有真正认知到什么是文商旅,双方都没想好这个“文旅人”在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
当我们讨论文商旅时,我们大多在讨论商业项目如何被赋予文化、旅游的元素?
”

懂“文商旅”的人才在哪里?
首先,我不是文商旅的人才,虽然我在商业集团、文旅集团都工作过,但我确实不懂商业运营管理,我始终觉得看别人做和自己操盘肯定两样。而我在商业集团的经历,确实和我当时不愿意再在离家远的地方工作有关。
“
特别想先问问设置问题的人,他怎么考虑的?
这么多年在“套路”和“体系”下工作的人,容易产生错觉,好像我们将模板套用过来就学会了文旅和商业的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我曾经也非常感叹这套运营逻辑的强大,确实里面有所有事项、重点事项、各项节点。但是这就好像没有大脑的躯壳,何去何从?反观之,这套体系有时候又像是毒药,麻痹了神经,把人装在了套子里,不得思考。
如果主动思考的人都减少了,那能融合的人才又在哪里?文旅和商业本身需要解决的就不是同一个东西。
说到底我们要培养的依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一切资源去解决项目核心存在的问题。从这个逻辑看,当下,好的文商旅人才可能是项目发起人本身,而不是职业经理人。企业根本的核心管理逻辑+商业、文旅资源的外脑+强有力的运营执行,或许能有一些好的结果。特别是将来的几年,我们应该更看重勤思考、重链接的小而美迸发的力量,而不是那些大而不过脑子的项目。

“讲故事”的能力,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吗?
有句话形容文旅:“诗和远方”
既然是诗歌,那肯定和日常生活不同,是人们不可多得的体验。
既然是远方,他和普通商业有着天壤的区别,那就是距离。距离造成明显的经营淡旺季,少了市井烟火气,但同时也多了几分对未知的期待。
所以当我们谈论“文商旅”时,是不是更多的狭隘地在讲城市本身。
“
文旅的诗和远方
”
因此当文旅项目讲故事的时候,更多的在讲旅行前产生的期待、讲从进入项目就开始的现场氛围、讲音乐的配合、讲游客情绪的起伏,在这些过程中让人们愿意为这难得的“溢价”买单、让钱花得值得和开心。
当传统商业顺利地规避了“距离”造成的困扰,却依然要解决扩大客群辐射范围、增加客单价、提袋率、并丰富人们购物体验等问题。所以你说他们能讲的是一样的故事吗?讲故事的能力赋能商业更像是一个引擎,带动的是客流和增加的商业消费。底层还是商业基础逻辑。
所以文旅要救商业,或者赋能商业,底层的管理逻辑还是商业管理。如果项目有单体的文旅业态则要考虑两种体系的叠加管理。

集体的困惑
之前接到猎头信息:知名“文商旅+演艺”的项目迫切需要进一个懂文旅运营的负责人。从薪资结构组成我感觉对这个人定位不太清晰,问了一下管理范畴是什么?询问了一番,结论是演艺板块独立经营、商业板块招商运营是独立的。文旅运营具体干什么招聘方自己也说得不是很清楚,但就是要这个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不是你我不清楚,是很多事情尚不清楚。
后记
我讲了这些,很多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即使我在文旅行业干了这么多年,但是发现依然做不了文商旅的项目。那些传统商业的招商策略、坪效的测算、业态的更迭、说实话不精通也不会。
2024年我也会重点去关注一些商业的项目,特别是财务测算逻辑。
如果你看过我之前的文章,你会知道通晓财务逻辑才能寻找到根本。
我作为一个文旅人,其实更期待解决的是“商业”在景区和文旅项目中的问题。在文旅项目中的“商业”如何助力“文旅”讲好体验的故事,各自收获。
哎,这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欢迎您的探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