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红玉||《跟着大象去旅行》让我想到了什么

这本书从筹划起我就听说了,惦记到我终于能跟着书中的沐雨一起“跟着大象去旅行”,才既心满意足,又感慨良久。
甭小瞧少儿读物,咂摸咂摸嘴,这里涉及的话题可并不少。
首先通过沐雨,我们看到学生们在不同家境下,面临的家庭教育天差地别,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自然也截然不同。
沐雨有幸,生活在一个开明,思想超前且非常有爱的大家庭,这使得他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有敢想敢做的勇气和担当。
学校教育应该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千人一面的教育是培养人才,还是在扼杀天性,甚至是扼杀天才?当然,初心是好的,方法要得当。

当看到沐雨传的游记图片,老师从最初的布置看图写文到任由孩子们跟着图片自由想象,这个撒手是难能可贵的。毕竟不是所有孩子的思维都和沐雨一行同步,也不是所有孩子的思想都需要通过文字一种表达方式来体现。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濒危动物。这是沐雨从爸爸那承袭的思想,可当沐雨看到以保护动物创办的动物学校时,脑子里想到的是这些动物在这是在开发潜能?还是遭受到胁迫?它们表现的是可爱的主观行为还是被动的机械动作?保护和干预的目的与结果,都是不同的。一是尊重自然,一是主观改变。
沐雨爸爸就像《爸爸的森林》里的那位爸爸一样,他用心灵和行为爱护着大自然,爱护着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也言传身教影响到沐雨,以及自己身边和沐雨身边的人。有大爱、有信念、又有使命感的人是自带光环的,是有一定磁场效应的。
跟着沐雨一行,追寻象群游走自然界,我们看到了仿若仙境的林间美景,也感受到大自然赋予其他物种的情感、智慧和相互作用。美轮美奂外,增长知识,也触类旁通想到很多。

书中描述了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乃至每个动物的个性差异,让我们几乎零距离走进一个我们之前全然陌生的世界,与那些只停留在动物园、电视和短视频里的动物,仿佛交起了朋友,感受到同生共息的快乐,我们担心动物迁徙会不会影响人类,殊不知正是人类在无意中掠夺了动物的生存空间。而动物只要不是非常饥饿或者愤怒、恐惧,是不会轻易触犯人类的生活空间的。
如果能通过这样一本美文美图的图书,唤醒少年尊重自然,肯于把属于其他物种的环境还给它们,是不是就不会打破生态规律和自然环境了?
在象群集体迁徙的过程中,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发生了温暖的微妙变化。
地球不是某个国家某些人的,是属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想要人类可以长期安居地球,就要尽量维护这里的生态平衡,毕竟生命链条总是有形无形地相互制约。

一件有意义的事是有感染力的。强化了自身的能力和思想深度,也会带动身边其他人。所有的一切,都会悄悄发生改变,变得越来越好。
就像文尾,作者王芳老师用沐雨的内心所想写到:自然安好,万物安好!
我是红玉
感恩关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