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真的!坐在海边,也吃不起海鲜!
生活在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一想到三亚,脑海里除了闪出碧海蓝天,就是又鲜活又美味还不贵的各种海产品。因而早在两年前的冬天,在出发来三亚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胡吃海塞”的准备,想把在北方不能实现的吃货美梦,尽情地实现一番。
毕竟在如今这个物流发达的时代,三亚有螃蟹大虾,乌鲁木齐也有,三亚有鲍鱼海参,乌鲁木齐也同样有,不同的,那肯定就是价格,我以为,坐在海边吃鱼吃虾,总比坐在戈壁沙漠旁吃鱼来得便宜。这样想,应该没猫饼。
然而,到了三亚才知道,想象中的海鲜白菜价,其实只是一个幻想。
当然,在这个现实世界里,人有富贵贫贱之分,我眼中的海鲜幻想,只是一个普通草芥的个人感受。土豪贵胄们不差钱,所以,看到我的文章后就请绕行吧。
作为一个普通草芥,来到三亚,立即就会产生以下一些感受:
许是因为三亚是在海南岛上,又是在岛的南端,自己没有许多的工业,农业也不算特别发达,又离大陆颇有些距离,所以受限于运输成本,物价便相对高昂。
三亚的蔬菜价格始终堪比乌鲁木齐春节除夕时的菜价,年节期间更高,主食馒头的价格是乌鲁木齐的两倍,寻常市场里的活海鲜价格也并不比北方内陆低。
所以,即便我们住在姐姐的公寓里,可以自己买菜做饭,不用上街吃饭,但吃饭的成本仍然会比在乌鲁木齐时高出许多,而这已然是最节省花费的生活了。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摸到了在三亚吃水产的局限和一些门道。
第一,就是不要指望在三亚的店铺里吃到便宜的活海鲜。
海鲜只要是活的,价格全都非常昂贵(土豪贵胄请忽略),像我这样的一般人都是无力消费的,就连我们在菜市场水产区遇到的小贩都说,他这个三亚本地人都吃不起自己售卖的活石斑鱼。
而我们,自从去了两次市区菜市场,就深感活的海产品价格之昂贵,简直和在乌鲁木齐的餐馆酒店里吃活海鲜差不多,丝毫没有因为身在海边而有半点便宜的感觉。于是,我们就不再去市场购买活海鲜了。
转而一想,其实很多海鱼海产从捕捞上来时就不再能活着了,没有海水,它们都活不了,一般人也是不可能吃到那么多活海鲜的。我们在崖州中心渔港看到渔船出海前都会装上许多冰块,那就是用来冷藏捞上来的海产的,这些海产离开了海水,当然都不会活着。
所以,装在海水里的活海产太贵买不起,那么,去买一些新鲜捕捞上来的、虽然不是活的但也是当日的海产,或许还是有可能的。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前年冬天在三亚时,我们就专程去了一个渔港码头,想在码头购买当天捕捞回来的海产品,即便这些海产已经不活了,但也属新鲜,拿回去当天就烧熟了吃,应该很不错。
到了渔港,许是时间太晚了,根本看不到路边小贩,只有一个专门的海产品市场,里面有许多摊贩,摊子上摆着各种看上去十分漂亮的海产品,有活的,也有不活的。还是老样子,只要是活的,价格就是我根本不敢看的。
那就,看看不活的吧,比如带鱼,从来也不会是活的,也不求活的,只求新鲜。于是,我们就买了一条带鱼,这条带鱼的宽度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的,真的很宽很壮很大,当然,价格也非常贵,原本不想买,但我们大老远跑这一趟的目的就是为了买鱼,如果不买一条,也就白来了。
我们在渔港车站等公交车的时候,遇见一个很热心的当地人,他看见我们手里拎着一条带鱼,就告诉我们,那不是才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只是摊贩们把冰冻的鱼解冻后拿来冒充的,而且,这鱼已经不知道经过几次解冻和冷冻了。
听见这话,我简直泄了气。
这个当地人说,外地人很难在三亚买到新鲜又实惠的当天捕捞上来的不活的海产品,而且即便是当地人,若没有渠道,也买不到。
他说,有渠道的当地人会在每天早上六七点钟的时候到码头来,从刚刚上岸的渔民手中批发到成箱的不能挑拣的海产,大约10元一斤,类似盲盒,里面有什么就吃什么,很新鲜。
但外地人没有这种渠道,如果也想买这样的海产品,就必须在早晨六七点钟的时候到码头撞运气,因为有一些有门路的小贩也会从渔民手中批发这种盲盒,他们经过挑选分类,把成箱的海产品加价之后零卖,价格会比菜市场里的便宜,更重要的是新鲜。然而,这一操作若想实现,除非你就住在渔港码头附近,否则若从主城区花费一个多小时时间往码头赶,那么早的时间可是连公交车都没有的。
这位本地人的热心讲解,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前些日子我们买过的几条号称新鲜的鱼却都是面面的肉,看来,那些鱼在被卖掉之前,已经不知道解冻又冷冻了几回了。而我们手上拎着的这条刚买的带鱼,也成了一个心病。
这位热心人又说,渔港码头边的水产市场甚至比主城区的菜市场更坑,因为会在码头市场买鱼的大都是以为这里会有新鲜鲜海产的外地人,于是摊贩就把解冻的海产品当作新鲜捕捞的来卖,没卖掉就再冻上,第二天再解冻……为了让鱼看上去新鲜光亮,说不定还会用一点别的手段,加一点特殊的药剂……
那天,我们回到公寓,把那条被卖家称为“新鲜”且价格不菲的带鱼红烧了之后,一尝,鱼肉粉面粉面的,还不如我在乌鲁木齐大超市的冰鲜水产柜台买的价格便宜许多的带鱼劲道。果然,就像那位热心人说的一样……
两年前的冬天,在经过了从菜市场买鱼到去渔港码头的市场买鱼的失败历程后,我们转而从网络优选上购买水产冻品。原本也是试试看,没抱什么希望,但没想到,竟然就此找到了在三亚吃海鲜的一个好办法。
在网络优选上面买冻品,几次以后就发现,这样买来的金鲳鱼、马鲛鱼、明虾、生蚝肉、美贝、鲍鱼、花螺等海产品,肉质都很不错,紧致,弹性,就像是刚刚捞上来就冻起来的,新鲜感非常强。特别是海鲈鱼,做好之后,鱼肉呈现蒜瓣状,细致鲜嫩,非常好吃。
我们猜想,这样的冰冻水产,大约就是各地沿海区域的渔民从海上或养殖海域捕捞海产后立即就冰冻起来、进入销售链的,直至卖到我们手里时才第一次解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鲜。
而且,由于网络优选的一大特点就是直接从供应地揽货,中间环节相对较少,所以价格也有优势,比如那个时候,常见的金鲳鱼11元左右一斤,美贝7元左右一斤,小鲍鱼5个约18元,生蚝肉300克10元,都很新鲜,肉质有韧劲,味道也不错。
其实说到吃,除了海鲜,个人认为,三亚并不能算是驰名的美食之城。
三亚的米粉,也就是海南的各种米粉,在我的味蕾看来,远远比不上新疆和桂林的米粉;椰子饭很贵,味道也很淡然,只是椰壳造型比较有趣;盐焗鸡还可以,但那应该属于广东特色……去了几次小餐馆之后,我便对这里的本土小吃失去了兴趣。
就像我在海边椰林里听到几个四川游客说的那样,三亚的小吃比起他们那边真是弱得太多了。确实,如果和成都比美食,三亚显然远远不能达到那个重量级。
我觉得,三亚不是追寻美食的地方,如果你是吃货,去四川、重庆、上海、湖南、广东、陕西、新疆,都会更好更好,好到让你的舌尖兴奋到跳舞。但在三亚,就很难获得这样的感觉。
但,三亚的气候是独有的,就连海口都不曾一年四季都是炎夏;三亚的海景也是浪漫又温暖的,据说如果去潜海,就会看到海底的珊瑚礁和小丑鱼,美得就像BBC的纪录片。如此,既然有这么美的大海可以欣赏,吃的事情,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如果能够成功赶海,亲自捉到活海鲜,那就很棒了。在此,顺便给想要赶海的伙伴们说一个我的心得,虽然我没有赶过海,但我看到过能够赶海的地方。
在三亚想赶海,就要去那种遍布小礁石的滩涂,因为只有这样的地貌,才能在海水退潮时出现很多被小礁石拦住、来不及回到海里的生物。在细白的沙滩上以及大礁石海岸,都是赶不了海的,虽然也有海贝可以挖,但那需要经验,而且特别费力气,如果不是专业人士,还是算了吧。而那种遍布小礁石的海滩就不一样,如果去的时间合适,肉眼就能看到海产,伸手去捉就行。这样的海滩,我在西岛见过,又在小东海见过。
西岛需要门票,小东海不需要。而且,小东海就在主城区,在大东海近旁,可以坐3路公交车,在鹿回头村市场站下车,然后走过去。
我们那天是上午去的小东海,不是为了赶海,而是为了观光。到了海边一看,这里有一大片滩涂布满小礁石,水里和岸上遍布珊瑚石,清澈见底的海水漫过其间,还可以看到许多小鱼游弋在水中……
虽然岸边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小东海是珊瑚礁保护区,不允许赶海、游泳以及进行游乐项目等等,但在布满小礁石的海滩上,仍然有不少人提着小桶、拿着小网、小铲子和小耙子在赶海,我猜他们都是来玩玩赶海的游客,而不是真的以此为业,我还看到有几个人的小桶里装着他们的收获,有一些贝类,甚至还有一个男孩抓到了一只小面包蟹……
SO,若你想要成功地玩一次赶海,收获到鲜活美味拿回去烹制,那就最好查一下小东海的潮汐时间,选一个最佳落潮时间点来到海边,那就应该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了。
愿神与我们同在!
May the God be with us !

精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