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梦中的山野·婆罗洲游记·其三

admin2024年02月23日 17:12:33国内旅游目的推荐81
从姆鲁到亚庇(Kota Kinabalu)的航程只要40多分钟,我的浅睡被小飞机落地的颠簸震碎。走出飞机,迎接我的是35度的热浪,霎那间不由得回忆起大一入学时从宁波前往广州的心理阴影。这室外的湿热气仿佛是一块巨大的果冻,你浸泡在里面,每一寸皮肤都在出汗...雨林反而更加凉爽。亚庇的第一天无事发生,我在酒店里躲了一个下午,直到5点才打车去觅食。

怡丰叻沙 Yee Fung Laksa 20马币.

根据小红书的指引,我随缘找了家网红店尝尝当地特色。叻沙(Laksa)是马来西亚/新加坡这边的代表性食物,大概就是略带辛辣和酸味的海鲜米粉。Laksa是马来语,读的时候重音在后一个音节。其味道非常丰富,颇有一种芳香植物大乱炖的感觉,让人说不出个中配料。但我相信里面一定少不了越南香菜(Persicaria odorata),是一种蓼科植物,俗名便是叻沙叶。

海的那边是曾母暗沙.

吃饱喝足后我叫了个出租车前往另一个网红景点——丹绒亚路海滩(Tanjung Aru Beach)。海滩面向西边因而可以看日落,小红书据此称之为世界上最美的海滩之一,我不置可否。也许因为是旅游旺季,海滩上挤满了拖家带口的中国游客,加之随处可见的海鲜烧烤摊,我产生了一种身在大陆的错觉。今天天气一般,没有让我看到网图那样的夕阳,只能悻悻而归。回程我选择的方式是步行5km,想看看亚庇,这座沙巴州的首府的市容市貌。让人遗憾的是,大约一半的路口都没有设置斑马线,加之马来司机狂野的车速,很多大路口都让我胆战心惊...天黑之后,路灯也并不给力,我十分不推荐女性友人在这边独行夜路。

人生第一次见冬季六点半的日落

第二天我和包车师傅约定八点从酒店出发,去看大花草属植物(Rafflesia spp.),这是我在沙巴逗留的主要原因。整个沙巴州周边一共有三种大花草属植物,分别是普莱斯大花草(R. pricei)、凯氏大花草(R. keithii)以及还没有中文名的R. tengku-adlinii前两种是本次行程的目标,第三种的分布较少,目前我只知道在特鲁斯马迪山(Mt. Trusmadi)以及斗湖那边的马廖盆地(Maliau Basin)可以看到。

大花草属植物(Rafflesia spp.)的地理分布和模型.

我们首先开到淡汶安(Tambunan)的Rafflesia Info Center看普莱斯大花草,这种大花草被保护区严格监管,严防人为破坏。景区门口有大花草展示厅,里面有非常详细的科普介绍和大花草模型。这里的每朵大花草从花苞开始就会受到连续的人为监控,游客需要在来之前通过WhatsApp(+60 198008007)询问工作人员有无开放的花朵,不然可能白跑一趟。此外不要试图打谷歌地图上提供的那个官方电话,基本没人接(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景区(不知道能不能这么叫)的门票是15马币/人,此外还有100马币一次的向导费,不管几个人来看都是一样的钱。

被铁笼子保护着, 旁边印有编号的大花草.

做完简单的登记和签署协议后,护林员就会带你去林子里看大花草。这里的每个花苞都用铁笼子罩着,是为了防止动物啃噬。我很幸运,得以看到了大花草从小花苞到完全腐烂的过程,几步路间便过完了它的一生。大花草的生长速度极慢,从花苞到盛花需要耗费4-5个月的时间,但开放后仅一周便会枯萎,随后种子到入侵寄主又需要2-3年的时间。漫长的生长周期加上日益萎缩的雨林使它们的种群数量锐减。此外对于一个花苞而言,昆虫、鸟与哺乳动物的取食会严重威胁它的生存,护林员告诉我,如果没有人为干预,超过90%的花苞会因为各种因素夭折

普莱斯大花草(R. pricei)从花苞到枯萎的各个阶段.

让我在意的是,拍摄的全程我完全没有闻到藤寄生那样的臭味。护林员说大花草属中只有普莱斯大花草是没有臭味的,这让我好奇它是如何像其他有臭味的物种那样吸引传粉者的。她还告诉我普莱斯大花草就是10马币背后的图案,后来查阅资料我发现并不是,而且另外一种分布在Perak的R. azlanii (www.bnm.gov.my/-/rm10-fourth-series-june-2012)。

普莱斯大花草与10马币.

离开淡汶安已是中午10点,我们不敢耽误,马不停蹄地赶往神山附近的波令温泉(Poring Spring),去找凯氏大花草。观赏这种大花草的难度与价格远低于普莱斯大花草。与淡汶安不同,凯氏大花草是“民营的”,意思是你可以去农民家的院子里看他们自己养护的大花草。在接近波令温泉的路上,你可以看到两侧有许多“大花草农家乐”的牌子,上面会标注有多少大花草正在开花,每个大花草开到第几天。游客只需要找一家心仪的农家乐,停车交钱便能近距离观赏凯氏大花草,价格统一为30马币/人

波令温泉附近的“大花草农家乐”, 这家的大花草刚刚开放到第三天.

交过钱,就会有小孩领你进去拍摄,顺便监督你不要破坏大花草。在他们家的后院山坡上,我见到了上百个大花草花苞,心想这才叫真正的“老天爷赏饭吃”。这家人不会讲英语,司机大哥帮忙翻译我才知道,这根崖爬藤和上面的大花草从他小时候开始(1980s)就已经长在他家后院了,是不折不扣的野生大花草。他小的时候习以为常,不觉得是什么稀罕玩意儿,近二十年来才逐渐开始有外地人说要看。政府支持他们搞这种产业,收的门票一方面补贴家用,一方面也可以用于保护大花草,是妥妥的双赢策略。我问他们这边是否有通过移栽或者嫁接来繁育大花草的案例,他坚决反对,说他们不搞这些玩意儿,倒是西马的人可能会做。

凯氏大花草(R. keithii)从花苞到盛开的各个阶段.

随后我和司机大哥一起去吃了肉骨茶,然后回程的时候小逛了一下神山植物园。对于只看寄生和腐生植物的我来说,神山植物园里的那些兰花和姜并无太多吸引力,就不介绍了。这时,几天前与我分开,前往沙巴的朋友也结束了他的旅程,我们在神山脚下碰头,一起返回亚庇市区。
在回去的路上,我和司机聊了很多。我问他为什么亚庇的英文名是Kota Kinabalu,他说亚庇这里之前曾经有火山爆发摧毁了村庄,人们看到四处的火光后,就用马来语的“火”(Api,重音在第二个音节)来命名了这片区域。后来政府觉得Api这个单词太简单,就借用了神山(Kota Kinabalu)的名字,也是为了提升这里的旅游知名度。他还说吉隆坡(Kuala Lumpar)两个马来语单词的意思分别为“河口”与“泥巴”,指吉隆坡那片区域以前是一片大沼泽。当年大量福建人来大马发展,很多人正是因为觉得吉隆坡那边不适合农耕,所以选择了来东马开种植园,谁知道吉隆坡那边后来成了首府。后面我又问他车速的问题(他在盘山路上开80多,吓得我不敢睡觉),他说这边人开车都很快,每年马来西亚约有7000人死于车祸,我心中一片寒意。来马来旅游的诸位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最后一天,我们选择休养生息,在亚庇街头随意走走,会会刚从国内赶来的友人。此次马来一行,我想说毫无遗憾,所愿皆所得。我不仅终于拍齐了大花草科的三个属,刷到了腐生植物,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见识了很多有趣的事。相信这些都会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在我以后失意的时候成为重拾信心的燃料。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出国旅行,比我想象中要顺利不少。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旅行了,也许明年春节前去一趟斗湖和马廖盆地,甚至去探一探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漂洋过海去看更多有趣的生灵。
在这个系列的结尾,元宵节的前几天,我想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