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文化旅游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九)I 非遗寻宝-守护文化根源

admin2024年02月23日 12:54:08国内旅游目的推荐119

非遗寻宝

守护文化根源

 文化旅游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九)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有这样一份珍贵的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如同流淌在血脉中的鲜活记忆,代代传承,光耀未来。为响应国家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以及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一群来自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的青年学子,在寒假踏上了一段寻宝之旅—深入山东省潍坊市的杨家埠村,去探索那里的木版年画和风筝制作技艺。

“非遗寻宝-守护文化根源”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博物馆中,年画错落有致地陈列在墙上,附有中文、英文、韩文、日文版本的介绍,为国际游客提供了便利。参观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杨家埠木版年画,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绘制于明代,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逾六百载。团队队员还采访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杨春梅,传承人秉承着孔子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套印、烘货点胭等四道细致工序发扬光大。每年,为了让年轻一代更接近年画,都会融入新的思想和元素,让传统年画焕发新的生命力。

随后,实践团队队员们来到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的杨家埠风筝博物馆,展示墙上详细介绍了杨家埠风筝的艺术特点和历史,风筝的展示按硬翅、软翅、板式、串式、童子式和特技等六大类型分类陈列。风筝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初期,至今已有600多年。2006年,潍坊杨家埠风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58年,杨家埠风筝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在19个地区进行了销售和放飞,并吸引了4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参观。为了吸引国内外的关注,潍坊开展国际风筝节,并紧跟时事,创造出新型风筝,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其丰富多彩的类型和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让其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亦是备受瞩目。

实践感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强调的,“文化遗产是一个社会的记忆和身份的关键”,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体验了文化之美,更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力量。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不仅是文化的追求者,更是传承的使者。此次实践沉浸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的文化氛围中,目睹着墙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木版年画展现着民俗风情,我们看到了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瑰丽,也感受到了风筝艺术的无边魅力。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作为青年学子,应当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立足社会实际,增强文化自信,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大众。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种文化,如果不想成为历史的化石,就必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仅是传承者,更是创新者,让我们携手共筑文化梦想,共同守护这份代代相传的文化根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END

文稿 | 张文亮 钟雪航

图片 | 钟雪航

视频 | 钟雪航

排版 | 朱静雯

指导老师 | 张文亮

审核 | 董丹辉 姚雪婷

【文旅学院新媒体出品】

- 聚焦科院文旅 精彩仍在继续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