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中转,不止旅行
因为去西宁的换乘晚点,导致后续第二程去拉萨的火车也赶不上。只能全部退票重订。在西宁的停留,也从一小时变成了两天一夜。
既来之则安之。
从车站出来,拖着行李箱去青旅。西宁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开放,自由。
街上的行人,戴着小白帽或黑纱巾,红色半袖长袍,如此自然而又丰盛,别处不多见的。路上的指示牌也罕见地标注了藏文。
(这种印象一直延续到看见寺院——一度怀疑自己找错了,路边有些饭店都比祂清真)


(看到的现状)
找到落脚点。同屋的是位大姐。见了我,她说:“今天通供暖气,有些冷,昨天都还通了。”
我笑笑说自己只住一天,是来转车的。并问她要不要暖宝宝,行李箱里有。
她说不需要,顿了几秒,又说,年轻人都只住一天。
无论是有目的地的中转,还是无目地的“特种兵旅游”,自身几个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塔尔寺也都在远郊。这座城市似乎总是被一闪而过。
在火车站怀着候补不到票的担忧熬了大半夜,又赶了一早上路。只想先休息一会,到傍晚时候再四处转转。
附近城区街道狭窄,楼房厚大又不十分高。尤其通达的地下商业街,颇有零几年的味道。头部城市在石火电光中轮回了几遭,这条街似乎在半途下了火车——你们去吧,我留在此处。
许久不敢在实体店买东西,商业早已哄闹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地步。真真假假的宣传,无孔不入的广告,高到吓人的价格。在这,长长的通道,一间间隔间,无数店主的生活也如同被展示的商品。套古人的话,该是一店一世界,一商一菩提了。
路边的宣传牌写的是【夏都】,所以在冬季旅客寥寥。好些店面也都还关着,毕竟还没出正月,算是在过年。远离人迹的辰光,可见一方地域的本相。为谋生涂上的脂粉终于卸下,客人也无需随波逐流地叫好,大家一起归真返璞。面对面坐下,把一壶茶从浓喝到淡。
在故乡,江南人已经失去江南了。从语音正字、风俗习惯,到白墙古巷,长河短桥。一律是普通话样式,规规矩矩。
一向认为旅行不是打卡拍照,而是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一起挤公交,一起逛平价超市,看看他们的物价,过过他们的日常生活。西宁除了街角的自制酸奶,也有全国连锁的蜜雪冰城。这里的本地人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工作,一样泡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游走在市场搭建的商业迷宫里。
城市是很多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