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旅行
每过一天,我的豆瓣书单就会加长一点,这些新增的书籍都是我在浏览不同的网页,标记已读书目时或就在阅读当中发现,并眼前为之一亮的书籍。我就像一只贪婪的蠹虫,不断把食物收入自己囊中,却总是来不及消化。
这些未读和已读的书籍,就像一副巨大的地图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其中的王国,雪域,梦境,大地,无边无际,如同一张硕大的罗网从天而降,把我凭空隔绝在另一个世界中。在这里,真实与虚拟界限模糊,在这里,也许想象就是真实,现实也是某种虚构。
但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句告诫:“千万不能把小说当作真实现实看待,其中的经验并不值得借鉴。”的确,每部小说都有它的内在逻辑,而它最终呈现出的野蛮状态或温和形态,取决于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准确判断。“因为真实的世界远比你预料中的更具善意。”
我相信这句话,是因为我自觉已体验过。我似乎明白了,这句话里为什么说“大多数作者对现实世界具有难得的深度认知,却不具备对已发生的事件的准确判断。所以,他们总是容易陷入绝望,过早绝望。”
我常想,这所谓“准确判断”到底指的是什么?然而,根据我自己的思考和已有的答案,都指向同一个词语:“历史”。
历史更像一种语言,因为一个人所掌握的世界史的版本决定了这个人的“交流频宽”,这最终将决定性的影响这个人与其他人、与整个人类文明的联结程度。
自从认识到这点以后,我常自愧于对历史知识的匮乏。我总是下决心要把它恶补起来,可是迟迟没有行动。时间往后推移,我必须一点点积累起来。
想读却未读的书越来越多,我焦虑起来,到底什么时候能读完啊?书是能读完吗?我由衷的羡慕豆友马凌老师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她就像一架专门消化各类书籍的机器,孜孜不倦地啃噬着庞大的文字,再源源不断地产出一篇篇高质量的书评。
我暗自希望能追逐马凌老师的步伐,仅仅是为了阅读时和输出时的快感。也是因为每次下笔前,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书连翻都没翻过,就不免心窃。
在每一段漫长的生活间隔期,我都无心阅读,厌倦阅读。振奋之后,又时常懊悔荒废的光阴。在我继续充满希望地生活下去并开始提笔写作时,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呐喊:“读下去吧!读下去!”
写于摸鱼间歇,未修改
2024.2.22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