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国(境)展文物简介及门票欣赏(46):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
宝中之宝——禁止出国(境)展文物简介及门票欣赏(46):
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
白纪元
文物编号:195-3-4
馆藏名称: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
类 别:青铜器
时 代:商代
出土地点:湖南宁乡
出土时间:1939年
收 藏:湖南博物馆
文物简介:该鼎器体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为商代后期鼎常见的样式。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征突出,十分醒目。表情威严肃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唇紧闭。双耳肥大,上饰勾云纹,下有手爪形纹饰。地衬云雷纹。腹部四角有外凸的扉棱,并带有齿状凸饰,使形体庄重而富于动势。足上部饰兽面纹,也饰扉棱,与腹部呼应,下有三道弦纹。耳外侧饰阴线夔龙纹。整个装饰层次丰富,清晰精致,主题鲜明。是我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
商代晚期青铜器鼎,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商、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有的专家认为这组人面纹有爪而无身,属于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人的凶兽饕餮一类怪神。究竟为何采用如此写实的人面纹作主题装饰,仍是个谜。
从艺术形式上看,此器运用反复、对称的装饰手法,布局严密,写实与抽象纹饰结合。四组相同的纹饰集于一身,不仅强化了装饰主题,而且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反映出商代晚期青铜制作者已具备了较强的写实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发现追踪:1958年,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一个叫新屋湾的小地方,一位农民在挖地时发现了这件人面方鼎。挖出来之后,他就把这件器物连同家里的一堆废铁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当时,正处于全国大炼钢铁的年代,这件器物很快被当作废旧金属制品被分类集中到了废铜仓库,差一点就扔进了熔炉。幸运的是,这件器物的一块残片被湖南省博物馆派驻到废铜仓库拣选文物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于是,他们跟踪追击,找到了10多块,经初步拼对与研究,发现只缺一条腿与底部。隔了两年,残缺的一腿也找到了。因此,我们看到的这件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是修复好的。
↓↓↓ 三连一下,天天好心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