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笔谈 | 徐京: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国际游客统计

admin2024年02月19日 10:14:04国内旅游目的推荐88
在世界范围内,旅游分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大活动。对这三大板块进行旅游统计是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工作做基本介绍,并就国际游客的统计做初步探讨。

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框架下的国际旅游统计
1. 旅游统计的历史演变
旅游统计是旅游业重要的基础工作,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技术基石之一。追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工作,首先要看旅游业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大环境下走过的历史轨迹。众所周知,联合国和联合国系统的各专门机构基本都是二战后的产物,旅游业的国际组织也不例外。世界旅游组织的雏型是官方旅行组织国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Official Travel OrganizationsIUOTO),1947 年在海牙成立。欧洲旅游委员会(European Travel CommissionETC1947年在伦敦设立。亚太旅游协会(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PATA1951年在夏威夷组建,两年后搬至旧金山。这些组织在成立初期的发展宗旨虽各有不同,但发展旅游则是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当年全球旅游业及相应的国际组织正处在萌芽阶段,基本的旅游活动缺乏系统性表现,因此这一历史阶段的旅游统计并没有形成,也无从收集相关的历史统计数据。
直到1975年官方旅行组织国际联盟正式更名成立世界旅游组织,尤其是1980年马尼拉世界旅游大会的召开,预示了未来全球旅游业有规模地开启。1980年世界旅游大会通过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这部纲领性文献首次尝试了对旅游功能的界定,明确了发展旅游业的国家责任,从而引起了各国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也正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世界旅游组织逐步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的旅游统计工作。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旅游组织做了诸多旅游统计的基础工作,这一阶段,以明确旅游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为主。有标志性意义的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在世界旅游组织推动下,于1993年通过并于1994年出版的《旅游统计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统计工作逐渐走入正轨。2008年,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司共同编制了《2008 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ourism Statistics 2008)。此建议由世界旅游组织牵头撰写,由联合国统计司、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密切合作,借鉴了各国统计局和国家旅游管理部门提 供的意见,花费4年时间完成起草并通过。这是全球范围内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旅游统计文献,它以一体化方式,为所有国家在旅游数据的收集和编制方面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方法框架,得以加强各国旅游统计的基础工作,并促进旅游统计的一致性和可比性。《2008 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是在1994 年 《旅游统计建议》的基础上修编而成,篇幅有100多 页,完成了许多旅游统计语汇的标准化及旅游活动和产业的分类,如宏观的旅游需求与供给基本概念,以及微观的居住地、旅游者、游客、旅游支出、旅游出行特征等基本定义。
为了让《2008 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更具全球指导意义,当时已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世界旅游组织于同年还出版了作为姐妹篇的《2008年旅游统 计国际建议编制指南》。该编制指南就旅游统计所需资源和方法提供了进一步说明,使《2008 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在各国编制高质量的基本数据和指标时更具实用性和国际可比性。
在同一时期,世界旅游组织会同联合国统计司、欧洲统计局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编制了《2008 年旅游卫星账户方法框架建议》。这是一部更具创新意义的旅游统计方法的建议书,目的是用此方法统计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该账户通过10个表格的设立,旨在详细分析经济体内与旅游业可能有关的所有商品和服务需求,并通过这些需求来观察与供给活动的关联度,从中描述此种供给与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旅游卫星账户的创建,使得旅游统计与国家统计系统的其他方面更趋一致,使旅游数据在国民账户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应该指出的是,旅游卫星账户是世界旅游组织几十年工作的积累。早在1983年,世界旅游组织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五届全体大会上就开始探讨,如何 将旅游计量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纳入宏观经济统计的主流,并尽早纳入国民账户体系。19916月,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国际旅行和旅游统计会议,再次提请人们注意旅游信息系统需要与《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融为一体。同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在法国尼斯举行了 关于衡量旅游经济影响的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公布了关于旅游卫星账户的提案。会议原则上批准了该框架,并建议提交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加拿大是第一批编制旅游卫星账户的国家之一,法国也是计量旅游业经济影响的开拓者。
综上所述,国际旅游统计界2008年通过的建议书和编制指南,解决了旅游业的基本定义和旅游活动的分类问题,并为从经济角度将该行业融入各国 国民账户体系提供了统计层面的未来解决方案。
2. 旅游统计的基本内容
长期以来,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数据的来源主要依靠各国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同时参照各国统计局、中央银行及有关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 欧盟统计局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对全球旅游统计数据进行长期跟踪、收集、分析和整理。
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旅游统计出版物,其数据涵盖范围是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旅游产业、就业及宏观经济指标6大部分。
从统计角度,世界旅游组织主要有两个旗舰出版物,即《旅游统计简编》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年出版的《旅游统计简编》含2017—2021年间的数据,内容包括入境、出境、国内旅游的统计数据和指标,以及旅游产业数量和类型、旅游从业人员数量、 国际旅游相关宏观经济指标等统计数据和指标。2023年出版的《旅游统计年鉴》含2017—2021年间的数据,内容包括国际抵达相关的数据,即各国边境统计的总入境人数或酒店及类似设施统计的过夜人次,并按原籍国细分。
从市场趋势分析角度,世界旅游组织出版《国 际旅游年度亮点》(UNWTO Tourism Highlights)年刊 和《 世 界 旅 游 晴 雨 表 》(UNWTO Tourism Barometer)季刊,内容涵盖国际游客抵达人数、出境 人数、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消费、主要旅游客源国排名、主要旅游目的地排名、旅游在国际商品与服务贸易中占比、旅游在各国GDP占比以及旅游出 行目的和交通工具等分析。
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国际游客统计
1. 定义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08 年旅游统计国际建 议》,游客的定义是指出于商务、休闲或其他个人目的、持续时间不足一年、出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某个主要目的地的旅行者。游客涵盖本国、入境或出境游客,出行如果包括过夜,则列为旅游者(或过夜 游客),否则,列为一日游游客(短途旅游者)。
2008 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提到,国际游客 (international visitor)的定义对应国际旅行。国际旅行分入境和出境旅行。旅行者的居住国不同于到访国。就居民而言,是指返回的出境游客。就非居民而言,是指抵达的入境游客。在国际游客中,既可以是当日游客 ,英文表述为 same- day visitorexcursionist),也可以是过夜游客,英文表述为overnight visitor tourist)。
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还提到,以旅游为目的的出境旅行(an outbound tourism trip)是指游客从离开其惯常居住地一直到其返回时的往返旅行。而以旅游为目的的入境出行则指游客从到达一国时一直到离开时的旅行。
需要指出的是,《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引入了一个关键的游客统计概念,即个人的“惯常环境”,这是对国民账户和国际收支统计中的居住国 概念以及住家调查中的惯常居住地概念的补充。引入惯常环境的概念,可以在游客统计中剔除那些经常往返于其惯常居住地和工作或学习地的旅行者,如外交官、军事人员、航空公司机组、货邮轮船员等。
2. 统计内容
世界旅游组织以年度问卷形式定期向各国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收集旅游信息,就国际游客而言,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涵盖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调查范畴。这些指标大致包括:
1)各国国际抵达(入境)总人数,按过夜游客、 当日游客(如游轮乘客)、原籍国、旅行主要目的(个人休假、度假或商务)、交通方式(空运、水运、陆路)、住宿场所的客人数及夜次等项目统计;
2)各国入境旅游总支出(收入),按旅行支出和客运支出项目统计;
3)各国国际出发(出境)总人数,按过夜游客和当日游客(短途旅游者)项目统计;
4)各国出境旅游总支出,按旅行支出、客运支出、出行主要动机(个人或商务)项目统计;
5)各国入境游客和出境游客平均逗留天数;
6)各国入境游客和出境游客每日平均支出;
7)各国入境旅游总支出和出境旅游总支出对比。
三、探讨与展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世界旅游组织目前这套使用了几十年的统计指标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需要完善。一方面,毕竟这套指标的最初起草始于20世纪80—90年代,用现在角度审视,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就业等指标显得很是单薄;再有,进入新千年以来出现的旅游新业态以及所涉及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有必要尽早纳入旅游统计范畴。
另一方面,《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涵盖的145个指标,由于受不同国家资源和人力的限制,成员国只能对其中的一些指标在调查中予以填充,而另一些指标则留为空白。这影响了世界旅游组织秘书处做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国际间的横向比较,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
再者,亚太旅游协会在诠释游客(visitor)和旅游(tourism)定义方面,和世界旅游组织的《2008 年 旅游统计国际建议》有差异,每年两个组织出版的关于亚太入境旅游总数略有不同。另外,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对旅游贡献率的计算有别于世界旅游组织使用的旅游卫星账户的框架。同样,世界旅游组织反映的中国2014年后的国际旅游收入和支出数据是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旅行贷记和借记数据为依据,有别于原中国国家旅游局和现在的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
还需要注意的是,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年鉴》中的抵达人数按原籍国统计,但是报告的内容取决于该国收集数据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是边境口岸统计的抵达总人数(当日游客或过夜游客),也可以是抵达住宿场所的所有人数(尤其是在欧洲)。后者则一般为在酒店的人夜次。因此做国家间比较时,需格外小心。此外,原籍国可以按居住地 (首选)或国籍来划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这一基本盘仍不失为当今世界上较为全面和权威的旅游统计体系。
为方便读者,如何获取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统计数据对现阶段的参考同样重要。一般意义上讲, 每季度的《世界旅游晴雨表》,对当前的全球旅游总 趋势、各地区作基本比较,从国际旅游入境人数总数及收入等角度表述。从该组织的主页进入或通过订阅均可获得。如本文前章节亦提及,每年底或下年初还有较为快速的当年趋势总结,即《国际旅游年度亮点》年刊,索取方法相同。从查询各国基本旅游市场数据角度而言,这几年该组织还开发了动态的“旅游数据仪表盘”(UNWTO Tourism Data Dashboard),为相对快速检索获取数据提供了方便, 从主页进入即可。

1 计量可持续旅游的统计框架图

从旅游统计更为固定和长期的角度而言,建议参考世界旅游组织统计部的专门分页面。几乎所有数据均可以从主页面的 Resources & Data 进入, 再从分页面的Tourism Statistics Database进入,既可查看历年的《旅游统计年鉴》,也可查询《旅游统计简编》,还包括《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正在完稿的《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框架》以及所有旅游统计的基本定义、各国统计指标方法差异的备注等。
展望未来,该组织在完成了旅游业基本定义及分类和从经济角度计量旅游业这两大历史使命之后,并没有满足现状,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进入了第三历史阶段,即探讨如何更全面计量旅游业的发展,不光是经济,更要探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即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度研发相应统计指标。
开启这一新篇章的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统计大会,该会的举办配合当年联合国宣布的2017年可持续旅游业促进发展国际年的庆祝活动。在此会议上,与会代表通过了《关于计量可持续旅游业的马尼拉行动呼吁书 》(Manila Call for Action on Measuring Sustainable Tourism),以下简称《呼吁书》,倡导研发一套全新的技术指标,即《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框架》(Statistical FrameworkMeasuring Sustainable Tourism, SF-MST)。该框架将更新当前统计框架的主要经济指标,又同时涵盖更多的社会和环境考虑因素,并从全球、国家和地方层面考量各组数据。总之,该体系如同当年发明旅游卫星账户一样,希望增加旅游部门的跨行业话语权,更希望量化旅游业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目标8、目标12和目标14)所做的贡献。
世界旅游组织已经起草了《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框架》(SF-MST)草稿,目前正在全球征求意见,顺利的话,将于2024年提交到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批。衷心期待该指标体系早日问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传统的国际旅游统计工作中, 将是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未来的进一步挑战。希望该组织既保持原有的传统和权威性,又吸纳新技术带来的新方法和新框架,与时俱进,使世界旅游组织的这块技术基石永葆青春。
作者简介徐京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原主任
(lyxkwx@163.com)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