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一
我喜欢二月东京的夜晚。
人与环境之间有一道无形的门,东京夜晚恰如其分的寒冷能打开这道门,神经与环境接触,积极地汲取环境中能给人带来美好体验的刺激。这是一种温度与环境叠加产生的感染力。与周围的空气相比,人是火热的,科技感的曲面屏幕与各种极具美感的橱窗发出的光亮是除人以外的第二热源。黑夜与低温隔绝了其他信号,形成的纯粹环境下,商业对人的吸引力与冲击力被放大。Fendi与Valentino的橱窗比肩而立,两种相近色调的灯光加上面积几乎相同的玻璃落地窗,却感性地映射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品牌气质,两种风格迥异的美。与欧美带有强烈刺激性和攻击性的美不同,东京的事物总给人感官上的舒适。带着手机镜头穿梭于银座核心区的街道之间,被诸多店铺和现代化大楼簇拥着总能给人更强烈的安全感。在银座,流光溢彩的商业广告和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在安静的夜晚,对每一个踏进这座城市的人展现了东京独特的秩序和亲和力。
我曾漫步于曼哈顿下城的街道,那里充斥着与东京不同的光怪陆离,留给天空的留白更加有限,天气相较于东京更加温暖,但街区的氛围却不同于银座的繁华与安逸,耳边频繁响起救护车与警车的笛鸣,街角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流浪汉,簇拥在一起吸食劣质大麻,手里肮脏的包装袋被攒成一团,浑浊的眼睛空洞地注视着吐出的烟雾。街对面的大楼里西装革履商人们目标明确,敏锐地捕捉着全球市场的风吹草动。在这里的生活仿佛一场极限冲浪,被掀起的巨浪托起抬手就能触碰天空,如果选择随波逐流,也能随着巨浪被卷入堕落与黑暗。从布鲁克林大桥上俯瞰曼哈顿这些玻璃幕墙的大楼,在漆黑的夜晚,会议室里紧张情形清晰可见,这些透明的墙是划分两个世界的边界,这样的边界远看通透,走近却发现无法逾越。
小樽站里隐藏着一片海。
老旧的火车轰鸣着驶入了山中一方人迹罕至的天地,零零散散的房屋早已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一眼望去,只有几个被白色包裹的老式电话亭。灰暗的天与怒号着翻滚的海浪对峙,风卷着白雪,偶尔将冲突激化,使天与海扭打在一起,矗立在海边的礁石也被殃及,被雪与浪吞噬,只剩白茫茫的一片。即使在这样的天气下,白雪散开时,竟有一群海鸥在海面上奋力煽动翅膀,迎着风不断变化阵型,呼应着脚下起伏的海浪。原本肃杀冷峻的画面,有了生命的加入,在镜头下也成了值得欣赏的艺术。拍完照片,我不禁为海鸥担忧,他们弱小的身躯面对强劲的海风与大雪似乎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任凭其摆布,它们能做的只有拼命煽动翅膀,避免被吹离同伴太远或被卷入海里。陷入如此危险艰难的境地,却只是为了抓住大浪带来充足食物的机会。这样一副挣扎求生的场面,被当作艺术欣赏,对于涉身其中的生命是否太过残忍了呢?或是,在海面的一切归于平静后,这场艺术的亲历者们站在礁石上享用海鱼时,也会回味与海浪博弈的刺激。当生命的长河被展开全貌时,人们会用波澜壮阔形容每一场风浪,每一处曲折,也都是精彩的一部分。但艺术往往只被旁观者欣赏,画中的人,一草一木,常常对自己处于一场艺术中毫不知情。如果能时常从画框中跳脱出来,审视生命的某一刻,也许会理解挣扎与困惑是更深刻的生命。
我惊讶于给人带来如此震撼的景色藏匿于一个老旧,狭小的火车站里。小樽站在日本铁路,乃至札幌铁路网中都是极不起眼的一环,却蕴含着一场大海与天空的博弈,一群生命穷极一切试图征服的困境。小樽站可以是平凡的每一个人,在世界的茫茫人海中微不足道,内心世界却曾无数次掀起惊涛骇浪,痛苦与希望,挫折与野心交织在一起。一生当中这些痛苦与焦灼鲜为人知,只有与极少数的过客深情对视时,向对方展露出其中的万分之一。
每一个挣扎困惑的心灵,如果知道一场艺术正因此而诞生,会不会得到一丝慰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