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 正文

国内旅游目的推荐

设计丨上小河村鹿鸣舍民宿设计

admin2024年02月18日 12:06:05国内旅游目的推荐112

作者按 Author's Note

在这片被星辰照耀、被鹿鸣唤醒的土地上,我们期待与您共同编织每一个不凡的故事,分享每一刻的美好。

廖冰竹 西南交通大学

乡村振兴将我们脚下的这块热土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是乡村的希望,是城市的精神寄托,“鹿鸣舍”会成为上小河村这片沃土上萌生出的一株新芽。

华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24.02.06

背景介绍与前期思考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and Preliminary Thinking 

1.上小河村庄梅花鹿特色养殖产业发展

建筑的定位策略是建筑设计过程与建成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梅花鹿产业基地项目是2023年民盟及广东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七星关小组帮助协调引进的乡村振兴产业,该产业是集梅花鹿养殖、鹿产品加工、梅花鹿观光、餐饮等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经调研发现梅花鹿产业衍生出的“亲子”与“康养”主题作为特色亮点的所替代性低,较为独特,能够快速吸引外来游客,带动经济,从而推进整个村落多方面的协同发展。故此,我们的主要目标人群为亲子家庭与退休老人。

目标人群与产业策划分析 小组自绘

2.与景观设计内容相互配合,提升区域吸引力

在民宿地块的景观设计中同样将以“梅花鹿”为主题,以露营等新功能吸引人流,以高品质民宿等服务性功能留住人流。二者相互配合,打造集野营、康养、温馨、童趣的梅花鹿主题特色民宿区域,由点及面提升白族山庄地块吸引力

价值定位分析 来自网络

3.村庄多点位、各特色、全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村落的发展考虑中需要具有统筹意识,放大各点优势,多点位协同才能将村落整体优势扩大,同时为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可能。上小河村庄现资源中,历史建筑资源、新建筑资源、景观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零散的分布于整个村落中。在此背景下,进行上小河村白族山庄民俗设计构思。整体改造思路为:首先明确改造的现实性与经济性,从而选取改造的重点区域与方向;改造的内容为提升基础设施,从而提升吸引力与接待能力;再立足上小河村落的产业与发展,实现建筑与周边景观相结合协同发展,提升整个地块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地块现状  Current situation of plots

在设计前期对于白族山庄地块的道路、建筑、景观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总结出白族山庄地块的可利用的优势与现状问题:

一、改造主建筑质量较差,存在结构限制

主体建筑的现状较为完整的,整个建筑为传统的砖墙承重,内部空间尺寸受到限制。因年代久远,整体建筑内部环境质量较差。立面装饰含有白族传统元素。

▲主体建筑现状 来自小组自摄

二、景观条件优越,但利用率低

白族山庄的景观条件较为优越,因为位于村落高点,人身在其中能够俯瞰整个白族村落,且景观视线开阔,自然景色与建筑景色交融。由现场调研得知,其中较为开阔优越的景观面位于建筑的西北与西南方。

景观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三、建筑周围存在加建的情况

紧邻的低矮建筑原功能为餐厅,存在加建的情况,其风貌差异较大,整个建筑内部环境较差,光线较差。

加建建筑现状 来自小组自摄

建筑方案构思与设计Architectural Scheme and Conception

在方案的构思中,主要注重五个方面

1.现实性与经济性

2.改造重点区域与方向选取

3.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吸引力与接待能力

4.立足于产业与文化发展考虑

5.与周围景观相结合,协同发展。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来自小组自绘

一、注重现实性与经济性

由于主体建筑为多层的传统砖墙结构,结构调整难度极大,所以对于主体建筑的改造采用最快捷经济有效的手法。主要分为屋顶改造、立面翻新、底层空间重造三个部分:

1.建筑屋顶整治天台环境,加入楼梯、并且利用楼梯下空间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屋顶的景观优势。而在空间线条的考虑上,采取传统白族民居中的坡屋顶元素,注入文化元素。

2.立面翻新将大面积提取白族民居色彩,使得其风貌统一和谐,更新方面仅将门窗更换,注重经济性。

3.底层空间主要将门窗洞口扩大,可以置入公共功能,提升服务性,与周边露营基地功能联动,而在装饰上采取当地特色材料与元素,塑造特色。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二、选取重点改造区域

经调研发现旁边的一层加建建筑结构较为简单,改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将重点改造区域放在了此栋建筑上。主要的改造方向为:将建筑的屋顶加以利用,同时在空间的设定上室内外相结合,以此提升空间的实用性与丰富性。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三、传统元素提取

D处提取了传统白族民居坡屋顶的元素,打造相对应的文化展售空间,E处通过局部抬高层高,形成特色就餐空间,使得使用者的感受体验变得丰富。以此形成初步的空间体块形式。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四、特色空间打造

建筑得以精彩在于其中需要有特色的空间。经分析将整个建筑中景观面最好的黄色区域作为特色空间进行打造。

主体建筑中因为高度问题影响使用从而拆掉的屋顶材料便可以在此得到利用,以新的方式呈现出历史。而木质的结构架本身可以作为一种展示的工具,展示白族文化与上小河村的文化遗产,例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布料以不同方式挂在结构架上能够起到展示的作用,同时制造光影效果,形成极具特色又富有实际功能的观景特色空间。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五、细节设计

原餐厅门口正对大片树林别有一番景色,但原餐厅立面较为封闭,阻挡了景观视线,难以吸引人流。故此对墙体进行整改,扩大入口,改造墙体,打造半开放的就餐空间,从而打通了封闭的现状,实现景视线的穿透。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重视文化因素,还原文化,新旧结合。将白族建筑中照壁元素进行提取,保留特征并将其抽象化,插入建筑中用于划分公共空间,可以形成错落屋顶休闲景观、具有引导性的观展入口、带有传统照壁元素的景观平台。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室内设计 Nterior Design

室内现状条件主要受到结构的影响,空间尺寸难以调整,同时房间内卫生间尺寸狭小难以使用的问题较为突出。

  ▲室内空间现状 来自小组自摄

在设计策划上将主要提升房间内部软装,以梅花鹿为主题,设计出了六种不同的房型满足多样的需求。而在卫生间的设计上将洗手池区域外移,重新梳理了卫浴空间,并与房间特色相融合,解决了使用矛盾。

 ▲六种房型示意 来自小组自绘

一号普通标准房设于一楼,多采用自然装饰元素,此外我们将在一层入口空间作为阅读区功能,设置多种可移动家具,提升民宿公共区域丰富度。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普通标准房效果示意 来自小组自绘 

二号普通大床房位于二楼,大床房以白族特色水墨画为主题。此外二楼增加布草间,提升服务性与便利性。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普通大床房效果示意 来自小组自绘

三号特色大床房位于三层,打通卫浴墙体,增加采光,此外靠近亲子房,有儿童游乐用房设置。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特色大床房效果示意 来自小组自绘

四号特色康养房位于一层,房间内部增加饮茶区,此外靠近一层的阅读、艾灸等空间,便于老人居住。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特色康养房效果示意 来自小组自绘

五六号房位于三层,室内装修多采用卡通、弧形元素,并设有儿童偏爱的高低床、榻榻米、游戏海绵球仓等,靠近儿童游乐房,体现亲子酒店主题。

设计分析 来自小组自绘

▲亲子高低房效果示意 来自小组自绘

▲亲子榻榻米房效果示意 来自小组自绘

整体效果展示

“鹿鸣舍”入口 来自小组自绘

▲“鹿鸣舍”主路近景 来自小组自绘

▲二层景观对望 来自小组自绘

▲建筑入口处 来自小组自绘

▲半开放空间 来自小组自绘

▲立于林 来自小组自绘

▲场地总效果 来自小组自绘

项目信息

居住建筑

贵州,七星关,上小河村

设计团队: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贵州七星关

参与设计学生:廖冰竹 华梅

面积: 834 m²

项目年份: 2024

排版 | 梅雅婷

文案 | 廖冰竹 华梅

供图 | 廖冰竹 华梅

审核 | 叶招升 黄蓉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