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京路一日游
正月初六,来到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人头攒动,挤挤挨挨,和其它城市的步行街一样,它是购物、娱乐的场所。
其实购物、吃喝我不感兴趣,这条街上的几个小景点才是该去的地方。
沿步行街,跟随人流往南涌去,耐克、纽百伦、361度等体育用品店一一闪过。间杂着一些饮品、小吃店。可能是现在信息、交通都发达,各种物品流通快,一切都没那么新鲜。
快走到头了,怎么还没见大佛寺?导航一下才知道走过了。我们确定了大致方位一路寻找,在向西的一个小巷里找到了。
从南面进入寺内,有三进大小不同的殿堂,里面供奉的佛像都很大,有木雕的,有彩绘的,有铜铸的,辉煌庄严。
听说给佛像拍照是不恭敬的,所以我也没敢拍。
烧香的人有序排对等待,寺内香火缭绕,男女老幼虔诚礼佛的随处可见。
看完前面两个殿堂,又往后走到了最后一个大殿。
这个大殿真雄伟!在国内如此雄伟的庙宇还真不多。
它有五层,很宽阔。外面是黄梨木样的雕镂门窗。抬头仰望无比壮观。
门前的广场不大,左右两棵千年大榕树,盘虬嶙峋的枝干缠绕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枝,哪个是干。疏条交映,遮天蔽日。不知名的攀附藤蔓,把主干缠绕得密不透风,看上去就像逆起的龙鳞。
里面供奉着很多佛像。这些佛像彩画的,琉璃的色彩鲜艳,慈祥有余,威严有度,给人舒服的感觉。还有青铜浮雕群,气势恢宏。连墙壁上都画着小佛像,有点像敦煌的石窟。
出了这个大殿,往后一看。哈哈,你猜有什么惊喜?

我看到了真正的大佛寺正门。原来我是从后门进去的。
站在大街上,需要抬头仰望之。轩榭雕栏、飞檐金顶,金碧辉煌,历经千年没有斑驳。从殿内飘出的缭绕香烟,瞬间给庄严的大殿笼罩了一层神秘的气氛。若是晚间来看,灯火辉煌中,更显庄严神秘。
刚才在院内,千佛殿的宏伟被榕树遮挡了三分,现在它一览无余地展示给世人。
我对大佛寺了解的不多,增加一些简介。
大佛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龙藏社区内。
始建于南汉时期(917—971),名为新藏寺。元朝(1271—1368)易名为福田庵。明代(1368—1644)扩建,更名为龙藏寺。
明末,寺址被改为巡按御使公署。清兵入粤时毁于战火,寺址沦为废墟。康熙二年(1663),平南王尚可喜为安抚民心,在龙藏寺旧址重建佛寺,改称大佛寺,因该寺大雄宝殿中供奉三尊大佛像,时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其佛寺之大、大佛之大堪称岭南之冠,故名。
占地面积 5000 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七间 36.32 米,进深五间 25.36 米,共十九檩,单檐歇山顶,上盖素板瓦,筒瓦,素胎瓦当,滴水剪边。坐北朝南,原有头门、钟楼、鼓楼、韦驮殿、伽蓝殿、天王殿、方丈室和廊庑等,为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
出了大佛寺,已是饥肠辘辘。来到非遗小吃街。

在荔银肠粉店品尝美食,要了三碗不同口味的沙煲艇仔粥,一份包子,一份招牌三宝肠。
何谓“艇仔粥”?看图片

(一)相传有一个船上人家的女孩叫金水,心地非常善良。 一日,她把父亲捕到的一条鲤鱼放回到江里。
(二)相传有一个家道中落的广州"西关阔少",他于经济拮据的窘境中,买了一只小艇,在荔枝湾做起了卖粥的营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