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改革开放,探寻人民力量——口述史之民宿创始人王晓秋

寻迹改革开放
探寻人民力量
口述史之民宿创始人王晓秋







一个回乡创业的初心,带来了家乡蒸蒸日上的振兴。民宿的名字“怀秋小筑”不仅取自女儿的创意,还承载了桂林村十几年发展历程。从简单的老屋翻新,到现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提升的是人气,闯出的是名声。她就是“怀秋小筑”的主创人,桂林村民宿创始者王晓秋。


在王晓秋眼里,“怀秋小筑”就是与故乡桂林村一起成长起来的。她的母亲是到桂林村的知青,王晓秋在这里土生土长,对这里怀有深刻的感情。1978年,王晓秋随家人搬回城市,之后又求学,工作,一连几十年没有再回去过。但幼年对故乡的依恋,已经扎根在心里。王晓秋笑着说,对家乡模模糊糊的回想,就是她的怀秋小筑最开始的模样。
2007年,桂林村刚获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称号。此时王晓秋刚刚退休,女儿也在外地工作。她知道,这就是回家的时候了。当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呼应上级政策,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建一座民宿用来经营。对于当时的桂林村和村民来说,民宿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新东西。桂林村发展的传统农业仅有茶业等等,民宿的出现让这里添了一抹亮色。但此时桂林村还未进入快速发展期,生意不算红火。
至2015年,溧阳市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村庄目标,制定了《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中争创乡村建设示范的实施意见》。桂林村的乡村振兴进程发展迅速,人气的增长给怀秋小筑带来了很多客流量。为了适应爆火的营业环境,王晓秋不得不新建不少房间,并根据主要的客户群体新增了一些新项目。比如,旅游旺季全家出游,亲子房和儿童乐园的增设就十分必要。
直至去年,溧阳市上榜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桂林村用贴心的服务、完善的软硬件设施、独特的乡村景色再次获得“乡村振兴观察点”的称号。直到去年,桂林村的民宿产业已经成为周边乡村的领头羊。
王晓秋坦言,大家就是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她作为带头人,会将自己的经营经验分享给其他街坊邻居。她说,乡村振兴过程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能力的经营主体,实际上就是脱离了传统农业的农民。这正呼应了“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带动农民致富”的新时代农村发展的要求。

(图为小组成员整理的访谈实录)


在桂林村诸多的新兴产业中,民宿产业的发展是所有产业中,少数完全由村民自行发展起来的。由王实秋首创并带头发展起来的桂林村特色民宿,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成长为桂林村乡村特色旅游的支柱,为桂林村成长为5A级旅游区打下了坚实的服务基础。
桂林村发展亲历者的口述让我们收集到详实的资料同时,更让我们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下桂林村实实在在的发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片|袁续
视频|王埰函、万慧
文字|张翔胜
编辑|王涵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